期刊名称:惠州学院学报
创办日期: 1981
主管部门: 惠州学院
主办单位: 惠州学院
刊期:双月刊
电话: 0752-2529551
Email: xb@hzu.edu.cn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553/z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5934

惠州学院学报微信公众号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逻辑分析——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

    黄金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是一种具有极强概括性与高度凝练性的意识形态话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重要任务之一。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出发,思考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考虑其内在的话语逻辑。这些话语逻辑,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内涵解释的逻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转化的逻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接受、认同并进而成为信仰的逻辑等层面。

    2020年01期 v.40;No.178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 新时代党内艰苦奋斗价值观建设的理与路

    黄文燕;

    建设新时代党内艰苦奋斗价值观是实现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要求,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奋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需要。新时代党内艰苦奋斗价值观具有特定的时代内涵,蕴含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奉献精神;崇廉拒腐、尚俭戒奢的廉洁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进取精神;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的坚韧精神。建设新时代党内艰苦奋斗价值观,要在党内思想政治教育中宣传艰苦奋斗价值观,在党内政治文化中培植艰苦奋斗价值观,以党内法规制度保障艰苦奋斗价值观建设。

    2020年01期 v.40;No.178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丰湖论法

  • 《万国公法》翻译底本问题新探

    万齐洲;

    美国法学家亨利·惠顿所著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一书,自1836年出版后,受到学界好评,该书以多种语言在许多国家出版。1864年,在清朝官员的帮助下,中文版《万国公法》得以问世,翻译者为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围绕《万国公法》的翻译底本,学界聚讼不已,文章以历史史料为基础,认为其翻译底本应为1855年波士顿版或者1857年重印本。

    2020年01期 v.40;No.178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 论行政行为程序违法的法律后果

    杨健华;

    行政程序正当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内容,但是我国目前行政法体系不够完善:程序轻微违法的辨识标准存在争议导致法律的适用存在恣意,也导致其法律后果的不明确;程序瑕疵的法律后果在法律规范与司法实践之间长期存在疏离的状态,需要增设视为合法的法律后果加以弥合;涉及"非法利益"的程序违法在国家赔偿和责任承担问题上法院判决有所差异,需要在明确"非法利益"不属于国家赔偿对象范畴的认识基础上,对程序违法加以行政责任的追究。

    2020年01期 v.40;No.178 20-2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 人工智能的民事主体资格探究

    陈嘉敏;朱健;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经三起两落,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由于人工智能没有真正的独立意思表示能力,缺乏"自由意志",即便民事主体资格范畴具有"类型化"特征以及民事主体体系具有变化性及开放性,其也不具备成为法律主体的基础要件。基于人工智能不具有道德人格能力或者道德性,其无法在法律上与其他主体达到平等的状态,倘若赋予其民事主体资格,将会打破私法领域的平等原则。再则,法律是为人类设计的制度,现行法律并未预留人工智能主体资格的空间,也即人工智能并不具备被赋予民事主体资格的条件。

    2020年01期 v.40;No.178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哲学

  • “独好陆王”:早年康有为的心学修炼及教学

    王格;

    梁启超曾提出康有为"独好陆王",但康有为与宋明理学中陆王心学一系学问之关系,与其说是在义理层面,不如说是在身心修炼工夫的实践层面。康有为所标榜的心学,主要为对治为学之人出现的各种身心焦虑问题,尤其是以"主静出倪"的方式。康有为早年从朱次琦学宋明理学,其中心学思想对他颇多触动。早年康有为经历了诸多神秘体验以及悟道经历,这些体验大多与心学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在教学的起步阶段,康有为虽然沿袭师说,对程朱理学的正统思想十分敬重,但其指导学生更多则在心学修炼。也正因此,康有为开始面对经学的内在矛盾与张力,为他后来的学说创立定下了基调。

    2020年01期 v.40;No.178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2K]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探析——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中心

    李思;

    基于广义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般基础是关于人类历史性存在的物质生活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其建构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新时代历史使命。而基于狭义历史唯物主义视角,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社会分工一方面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但另一方面也致使物质资本反向操控甚至奴役人的异化现象存在,我国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其"分工与异化"现象的批判与扬弃。历史因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渐走向世界历史,而世界历史的进一步发展则指向人类自由与解放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历史方位下提出的重要外交理念,是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020年01期 v.40;No.178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历史

  • 拓跋鲜卑与中原王朝关系略论

    陈可凡;

    拓跋鲜卑与中原王朝曹魏、西晋的交往始于拓跋力微时期,历经拓跋鲜卑的部落联盟和代国两个阶段。随着拓跋鲜卑的盛衰交替与地缘政治的变迁,其与魏、晋间的关系经历了聘问交市到军事援助、册封等几个时期。拓跋鲜卑与中原政权的交往影响着其自身的盛衰流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原王朝的历史发展。

    2020年01期 v.40;No.178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 西汉时期家庭规模地域性研究的方法探讨——以司隶为例

    夏艾晨;

    关于西汉时期家庭规模的地域性量化研究,以往一般以"州郡"的分区标准为基础。但这种分区方法有待反思。比起国家统一安排的行政区划,不同地区的文化风俗、经济、自然地理等因素对家庭规模影响更大。根据对司隶的个案讨论,以行政区划为分区标准不利于正确认识家庭规模的地域性问题,以"州"最不宜取。如今应当突破旧方法的局限,以更加合理的标准,对全国进行新的区域划分,以期对家庭规模的地域性问题有更准确的认识。

    2020年01期 v.40;No.178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 宋代巡抚使初探

    戴文嘉;

    "巡抚"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唐代始设巡抚使,在宋以前并不常见。自北宋建立后出现的频次增多,与前代一样依旧只是临时差遣,并无固定治所。宋代巡抚使始设于淳化四年,从设置时间上看早于安抚使,从职能上看巡抚使与早期安抚使大致相同,但随着安抚使司逐渐成为路一级的正式机构,巡抚使则逐渐为安抚使所取替,因此自仁宗以后就不再派遣。宋代派遣的巡抚使,主要集中于宋太宗、真宗两朝,名义上是为了赈灾抚民、察官员能否,其实际目的乃是察访民间利弊。宋代巡抚使的职能十分广泛,涉及人事监督、军事指挥、民事管理等多个方面。宋代巡抚使虽然设置时间较短,但对宋太宗、真宗两朝国家安定、整肃吏治、防止民变等方面仍然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020年01期 v.40;No.178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
  • 民初内阁制失败原因探究——从制度有效性视角

    周嘉豪;

    内阁制是议会制度的一个重要形式,是民初政治实践的重要场域,该制度的失败不仅标志着北洋集团的组织溃散,也代表了旧政权国家治理模式之深刻变迁。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制度有效性理论的视角出发,结合"制度-制度环境-制度相关人"三维框架,考察民初不利于内阁制生长存续的结构性特征与历史路径,将有助于理解分析宪法与制度工程的不足、与环境的不适应以及国家精英的专断自主性过强为特征的行动者自身缺陷这三大核心要素,深化对民国政治制度的认识。

    2020年01期 v.40;No.178 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0K]

文学·传媒

  • 现代中国女性写作的代际传承:论张爱玲对李碧华创作的影响及意义

    颜敏;王智娜;

    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创作明显受到张爱玲的影响。她吸收借鉴张爱玲颇具特色的题材与创作元素,灵活化用张爱玲多元杂糅的叙事策略,铺张演绎张爱玲超越二元对立的艺术风格,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文学世界。李碧华对张爱玲的自觉接受与继承,在促进张爱玲作品继续经典化的同时,也凸显了现代中国女性写作自身传统的彰显、延续和发展过程,为理解女性写作的历史延续性提供了启迪。

    2020年01期 v.40;No.178 70-7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 苏轼史评论

    韦正春;

    苏轼的史评文章众多,内容十分丰富,其史评以人物为中心,融儒、释、道为一体的史评观。苏轼对于人才的选拔有独特的见解,擅长纵横对比,借助古人之事评述当政之过,敢于质疑经典,发前人所未发之言。但是,由于受时代和自身地位的局限,苏轼的史评观仍有阙失,在品评历史人物时欠缺全面,以偏概全,有重文轻武的思想,对于一些历史规律缺乏认识,易陷入宿命论意识。

    2020年01期 v.40;No.178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0K]
  • 论教育出版价值体系的构成

    孙健;

    教育出版是一种有意识选择的思想、知识、价值的生产与传播活动,是一个完整的价值传递链条。新时代教育出版价值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出版效益应以育人为宗旨,出版实务应以学生为中心,出版理念应以启迪智慧为目的,出版价值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2020年01期 v.40;No.178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经济

  • 物流业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分析

    贾卫丽;杨戴仪;

    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值得关注。在系统阐述物流业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中国2001-2016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物流业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物流业发展水平是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在较大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为此,必须立足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痛点和堵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大力提高物流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发挥好物流业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

    2020年01期 v.40;No.178 89-9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 山区特色产业脱贫攻坚的策略优化——以皖南山区为例

    汪厚庭;

    脱贫攻坚是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山区有其独特的资源、环境等禀赋优势,以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以期达到扶贫的可持续性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打造好区域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原料保障,以此形成跨行政区域特色产业规模,拉长产业链,通过共同协商、共同发展、共同分享区域特色产业。以皖南山区相关资料,结合实地调研,分析其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优化山区特色产业脱贫攻坚的策略。

    2020年01期 v.40;No.178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教育·教学

  • 台湾地区科技类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段皎琳;

    台湾地区科技类大学经过长期的发展摸索出一套适应台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主要表现为贴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系统化的产学研培养模式。当前大陆地区正处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攻艰期,可以借鉴台湾地区科技类大学发展的先进经验,从高校和产业界人才无缝对接和流动性上着手,积极开发适合经济社会需要的课程体系,实现学校和企业全方位、立体式整合,促进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学校的深度发展。

    2020年01期 v.40;No.178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浅析——以广东四所具有教师教育背景院校为例

    柴文龙;

    具有教师教育背景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中面临特殊性问题。文章对比分析广东省四所具有教师教育背景的新建本科院校,从师范类专业认证、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校地共建、补足办学短板、加强校际合作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2020年01期 v.40;No.178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1K]
  • 基于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的地方高校用人模式探讨——以惠州学院为例

    何海霞;

    全国机关养老保险改革全面实施,人事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特别是处在改革转型期的地方高校,必须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确保担负人才培养主体的教师队伍无论数量或结构都能满足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养老保险的改革,为创新教师聘用模式提供了政策保障,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以下几条途径:以岗位需要创新用人模式,聘用人;以薪酬制度改革为抓手,激励人;打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和平台,留住人。

    2020年01期 v.40;No.178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 应用型大学师范类专业“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以惠州学院为例

    廖淑珍;

    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有应用型的师资队伍相适应,师资队伍转型既是高校转型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目前应用型大学的师范类专业教师因招聘过程中重学历,轻能力以及入职后接受专业实践锻炼的时间和经历不足等问题,导致师范类专业教师队伍综合实践能力不强。故应多渠道补充教师,重视其综合实践能力;强化教师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利用师范认证的契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020年01期 v.40;No.178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 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惠州学院为例

    吴冠聪;

    通过考察国内多家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综合其中的实践教学经验,以美术与设计学院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改革实践对象,提出了建立"学生中心"的教学改革,建立多阶段有机对接企业实训机制,优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设置,搭建丰富多样的实践实训平台等改革思路,对其进行了基于OBE理念的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2020年01期 v.40;No.178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 基于管理类高校职称晋升与科研绩效研究

    袁云云;张徳然;刘斌;

    该研究选取1998-2018年,20所国内"一流"高校中获得职称晋升的308名教授及314名副教授为研究对象,从论文、项目、著作、合著者数量及博士毕业年份与职称晋升年份之间的"差距年"等维度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相比20年前,目前管理类高级职称晋升所需科研绩效成倍增长,在平均论文量上,新晋教授与副教授在国际顶级期刊论文方面分别实现5倍、18.6倍增长,而国际一流期刊论文则分别为1.09倍、1.72倍增长;就平均项目量而言,增长量主要体现在国家面上以及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教授与副教授均实现4.6倍增长。该分析结果从科研数量上揭示了高校教师高级职称晋升难度与科研绩效压力,对于指导高校教师正确对待职称晋升与科研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0年01期 v.40;No.178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1K]

  • 《惠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正>《惠州学院学报》是惠州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为文、理合刊,逢双月月末出版,其中第1、2、4、5期刊发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文章,第3、6期刊发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文章。社会科学领域涉及哲学、文学、语言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音乐、美术及图书情报等;自然科学则涵盖数学、物理学、信息科学、电子工程学、化学与化工、生命科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地理、服装、体育学等。设有东江文化研究、惠州研究、丰湖论法等特色栏目。本刊面向校内外学者广泛征稿,来稿务请注意以下要求:1.稿件应符合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对有关国家主权、宗教、民族和港澳台等敏感问题的一、稿件内容要求

    2020年01期 v.40;No.178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