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肇怡;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评价也越来越客观、公正,这是十分可喜的。苏轼研究学会先后在四川眉山和湖北黄冈两地召开全国性的苏轼学术讨论会,在研究苏轼的政治、思想、生活和创作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84年S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冯肇怡;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评价也越来越客观、公正,这是十分可喜的。苏轼研究学会先后在四川眉山和湖北黄冈两地召开全国性的苏轼学术讨论会,在研究苏轼的政治、思想、生活和创作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84年S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冯肇怡;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评价也越来越客观、公正,这是十分可喜的。苏轼研究学会先后在四川眉山和湖北黄冈两地召开全国性的苏轼学术讨论会,在研究苏轼的政治、思想、生活和创作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84年S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王起;
<正>~~
1984年S1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王起;
<正>~~
1984年S1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王起;
<正>~~
1984年S1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吴仕端;
<正> 从东坡寓惠诗文作品中,见出他在惠两年七个多月内,有不少饮酒、看花、钓鱼、品茗以及游山玩水、寻幽探胜的记载。当中又有不少充满了乐此邦风物之美,甘心老是乡味道的书信、笔记和诗句。因此九百年来,很多人读了他这一部份诗文,不加深思和探索,便错误地以为他在惠州两年多所过的谪居生活,是极其安适的、愉快的,称心惬意的。的确,他一抵达惠州,便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
1984年S1期 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 吴仕端;
<正> 从东坡寓惠诗文作品中,见出他在惠两年七个多月内,有不少饮酒、看花、钓鱼、品茗以及游山玩水、寻幽探胜的记载。当中又有不少充满了乐此邦风物之美,甘心老是乡味道的书信、笔记和诗句。因此九百年来,很多人读了他这一部份诗文,不加深思和探索,便错误地以为他在惠州两年多所过的谪居生活,是极其安适的、愉快的,称心惬意的。的确,他一抵达惠州,便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
1984年S1期 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 吴仕端;
<正> 从东坡寓惠诗文作品中,见出他在惠两年七个多月内,有不少饮酒、看花、钓鱼、品茗以及游山玩水、寻幽探胜的记载。当中又有不少充满了乐此邦风物之美,甘心老是乡味道的书信、笔记和诗句。因此九百年来,很多人读了他这一部份诗文,不加深思和探索,便错误地以为他在惠州两年多所过的谪居生活,是极其安适的、愉快的,称心惬意的。的确,他一抵达惠州,便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
1984年S1期 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 余荣盛;
<正> 苏轼寓惠,其思想状态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其创作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呈现出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纷繁多姿的现象,使人有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从苏轼思想发展的内部规律中,去寻找他的思想核心,去找出他的主要思想倾向;应该从苏轼大量的纵横捭阖的创作活动中,去寻找他的艺术表现手法,找出他的主要创作特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人,进一步全面地认识这位我国北
1984年S1期 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 余荣盛;
<正> 苏轼寓惠,其思想状态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其创作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呈现出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纷繁多姿的现象,使人有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从苏轼思想发展的内部规律中,去寻找他的思想核心,去找出他的主要思想倾向;应该从苏轼大量的纵横捭阖的创作活动中,去寻找他的艺术表现手法,找出他的主要创作特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人,进一步全面地认识这位我国北
1984年S1期 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 余荣盛;
<正> 苏轼寓惠,其思想状态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其创作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呈现出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纷繁多姿的现象,使人有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从苏轼思想发展的内部规律中,去寻找他的思想核心,去找出他的主要思想倾向;应该从苏轼大量的纵横捭阖的创作活动中,去寻找他的艺术表现手法,找出他的主要创作特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人,进一步全面地认识这位我国北
1984年S1期 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 师飚;
<正> 一宋仁宗嘉祐六年(1601),苏轼应制科试,写了《御试制科策》,引《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全面地提出了自己的革新主张。仔细考察苏轼的这篇制策,我们可以发现,它和王安石的变法,有不少相似之处,尤其在富国强兵这一点上,二者的意愿和指归是相同的。苏轼指出,北宋军队是“盗贼攻之而不能御,戎狄掠之而不能抗”,将不专兵,军纪松驰,兵士骄惰,已成积习。对此,苏轼提出改革的办法是“定军制”“倡勇敢”,
1984年S1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师飚;
<正> 一宋仁宗嘉祐六年(1601),苏轼应制科试,写了《御试制科策》,引《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全面地提出了自己的革新主张。仔细考察苏轼的这篇制策,我们可以发现,它和王安石的变法,有不少相似之处,尤其在富国强兵这一点上,二者的意愿和指归是相同的。苏轼指出,北宋军队是“盗贼攻之而不能御,戎狄掠之而不能抗”,将不专兵,军纪松驰,兵士骄惰,已成积习。对此,苏轼提出改革的办法是“定军制”“倡勇敢”,
1984年S1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师飚;
<正> 一宋仁宗嘉祐六年(1601),苏轼应制科试,写了《御试制科策》,引《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全面地提出了自己的革新主张。仔细考察苏轼的这篇制策,我们可以发现,它和王安石的变法,有不少相似之处,尤其在富国强兵这一点上,二者的意愿和指归是相同的。苏轼指出,北宋军队是“盗贼攻之而不能御,戎狄掠之而不能抗”,将不专兵,军纪松驰,兵士骄惰,已成积习。对此,苏轼提出改革的办法是“定军制”“倡勇敢”,
1984年S1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刘心予;
<正> 苏轼字子瞻,又号东坡,眉州眉山(四川眉山附近)人。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他生于公元一○三六年(宋仁宗景裕三年),死于公元一一○一年(宋徽宗建中靖国)。苏轼有着多方面的成就:在词方面,他是北宋时代杰出词人,是一个大词派的开山者,写有二百八十多首广为传诵的词(朱孝藏《东坡乐府》收集三百四十余首);在散文方面,他又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的论文以长江大河的汪洋之势见长,他为
1984年S1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刘心予;
<正> 苏轼字子瞻,又号东坡,眉州眉山(四川眉山附近)人。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他生于公元一○三六年(宋仁宗景裕三年),死于公元一一○一年(宋徽宗建中靖国)。苏轼有着多方面的成就:在词方面,他是北宋时代杰出词人,是一个大词派的开山者,写有二百八十多首广为传诵的词(朱孝藏《东坡乐府》收集三百四十余首);在散文方面,他又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的论文以长江大河的汪洋之势见长,他为
1984年S1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刘心予;
<正> 苏轼字子瞻,又号东坡,眉州眉山(四川眉山附近)人。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他生于公元一○三六年(宋仁宗景裕三年),死于公元一一○一年(宋徽宗建中靖国)。苏轼有着多方面的成就:在词方面,他是北宋时代杰出词人,是一个大词派的开山者,写有二百八十多首广为传诵的词(朱孝藏《东坡乐府》收集三百四十余首);在散文方面,他又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的论文以长江大河的汪洋之势见长,他为
1984年S1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汤岳辉;
<正> 苏轼的理趣诗,独标一格。或借事兴怀,情采盎然;或奇想幻变,瑰丽清新;或庄中见谐,妙趣横生;或引譬连类,启人心智,堪称为祖国古代诗苑中的一枝奇葩,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唐诗主情,以韵味取胜;宋诗重理,以意趣著称。宋诗中尤以“苏轼长于趣”(刘熙载《艺概·诗概》)。“查云‘游戏成篇,理趣具足’。”(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苏轼理趣诗中的“理”,是生活事理、思想哲理、艺术真理,给予人们以寓意高洁、移
1984年S1期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 汤岳辉;
<正> 苏轼的理趣诗,独标一格。或借事兴怀,情采盎然;或奇想幻变,瑰丽清新;或庄中见谐,妙趣横生;或引譬连类,启人心智,堪称为祖国古代诗苑中的一枝奇葩,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唐诗主情,以韵味取胜;宋诗重理,以意趣著称。宋诗中尤以“苏轼长于趣”(刘熙载《艺概·诗概》)。“查云‘游戏成篇,理趣具足’。”(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苏轼理趣诗中的“理”,是生活事理、思想哲理、艺术真理,给予人们以寓意高洁、移
1984年S1期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 汤岳辉;
<正> 苏轼的理趣诗,独标一格。或借事兴怀,情采盎然;或奇想幻变,瑰丽清新;或庄中见谐,妙趣横生;或引譬连类,启人心智,堪称为祖国古代诗苑中的一枝奇葩,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唐诗主情,以韵味取胜;宋诗重理,以意趣著称。宋诗中尤以“苏轼长于趣”(刘熙载《艺概·诗概》)。“查云‘游戏成篇,理趣具足’。”(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苏轼理趣诗中的“理”,是生活事理、思想哲理、艺术真理,给予人们以寓意高洁、移
1984年S1期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 唐景凯;
<正> 东坡有没有一种豪放词风?论者持论或有不同,我看是有的。这里所谓豪放词风,用大家通常所指的涵义,大抵是词作题材比较广泛,思想比较旷达,手段较多直抒情怀,意境较为宽阔开敞,语言较为清新自然,形式不太拘于格律,等等。东坡是我国北宋最杰出的作家,艺术才能宽广,艺术造诣高深,艺术风格多种多样,他的成就并不限于词,但他的词的成就可以说是最高的;他的词风也不只是豪放一种,但他豪放的词风
1984年S1期 3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 唐景凯;
<正> 东坡有没有一种豪放词风?论者持论或有不同,我看是有的。这里所谓豪放词风,用大家通常所指的涵义,大抵是词作题材比较广泛,思想比较旷达,手段较多直抒情怀,意境较为宽阔开敞,语言较为清新自然,形式不太拘于格律,等等。东坡是我国北宋最杰出的作家,艺术才能宽广,艺术造诣高深,艺术风格多种多样,他的成就并不限于词,但他的词的成就可以说是最高的;他的词风也不只是豪放一种,但他豪放的词风
1984年S1期 3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 唐景凯;
<正> 东坡有没有一种豪放词风?论者持论或有不同,我看是有的。这里所谓豪放词风,用大家通常所指的涵义,大抵是词作题材比较广泛,思想比较旷达,手段较多直抒情怀,意境较为宽阔开敞,语言较为清新自然,形式不太拘于格律,等等。东坡是我国北宋最杰出的作家,艺术才能宽广,艺术造诣高深,艺术风格多种多样,他的成就并不限于词,但他的词的成就可以说是最高的;他的词风也不只是豪放一种,但他豪放的词风
1984年S1期 3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 曹思彬;
<正> 一一个作家要有正确的创作动力,又要有广阔的创作源泉,这样才能毕生保持旺盛的创作力,才能开辟丰富的创作题材。北宋苏轼(东坡)是个全能作家,他在创作上的数量和质量,都是令人敬佩的。此外,他又是个实干的政治家,出色的艺术家,这样的“锦上添花”就构成了苏轼的完整形象,永远活在后人的心中。他的成就不仅在当时达到了时代的高峰,即使在日后也有深远的影响;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是罕见的,即使在
1984年S1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 曹思彬;
<正> 一一个作家要有正确的创作动力,又要有广阔的创作源泉,这样才能毕生保持旺盛的创作力,才能开辟丰富的创作题材。北宋苏轼(东坡)是个全能作家,他在创作上的数量和质量,都是令人敬佩的。此外,他又是个实干的政治家,出色的艺术家,这样的“锦上添花”就构成了苏轼的完整形象,永远活在后人的心中。他的成就不仅在当时达到了时代的高峰,即使在日后也有深远的影响;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是罕见的,即使在
1984年S1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 曹思彬;
<正> 一一个作家要有正确的创作动力,又要有广阔的创作源泉,这样才能毕生保持旺盛的创作力,才能开辟丰富的创作题材。北宋苏轼(东坡)是个全能作家,他在创作上的数量和质量,都是令人敬佩的。此外,他又是个实干的政治家,出色的艺术家,这样的“锦上添花”就构成了苏轼的完整形象,永远活在后人的心中。他的成就不仅在当时达到了时代的高峰,即使在日后也有深远的影响;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是罕见的,即使在
1984年S1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 陈必胜;
<正> 苏轼是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散文,笔力纵横,挥洒自如,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对书画有很高的造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齐名,并称“宋四家”;他一生谱写了许多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诗词,以超迈豪横的艺术风格,开拓了宋词豪放的新天地。在文学理论方面,他虽然没有专门著述,但在他的诗、文、书、序中,对于文学的创作与批评,有许多独到而精辟的见解,在我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就他的创作理论,作初步的探讨。
1984年S1期 5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 陈必胜;
<正> 苏轼是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散文,笔力纵横,挥洒自如,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对书画有很高的造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齐名,并称“宋四家”;他一生谱写了许多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诗词,以超迈豪横的艺术风格,开拓了宋词豪放的新天地。在文学理论方面,他虽然没有专门著述,但在他的诗、文、书、序中,对于文学的创作与批评,有许多独到而精辟的见解,在我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就他的创作理论,作初步的探讨。
1984年S1期 5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 陈必胜;
<正> 苏轼是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散文,笔力纵横,挥洒自如,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对书画有很高的造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齐名,并称“宋四家”;他一生谱写了许多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诗词,以超迈豪横的艺术风格,开拓了宋词豪放的新天地。在文学理论方面,他虽然没有专门著述,但在他的诗、文、书、序中,对于文学的创作与批评,有许多独到而精辟的见解,在我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就他的创作理论,作初步的探讨。
1984年S1期 5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 陈师旅;
<正> 北宋的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的巨大成就,使他获得了极高的声誉,成为继韩愈和欧阳修之后一代文坛诗社的领袖,百世文人骚客的楷模。不谈古文和古文运动则已,一谈必称“韩、柳、欧、苏”,这四大家的文章各具特色,后来人概括总结成一句话:“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元代人郝经说得最具体,他明确地指出,“唐之文则称韩柳,宋之文则称欧苏。”可见苏轼的文章不但能媲于韩柳欧,而且深远地影响于后世。陆游说得好:“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意思是说,
1984年S1期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 陈师旅;
<正> 北宋的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的巨大成就,使他获得了极高的声誉,成为继韩愈和欧阳修之后一代文坛诗社的领袖,百世文人骚客的楷模。不谈古文和古文运动则已,一谈必称“韩、柳、欧、苏”,这四大家的文章各具特色,后来人概括总结成一句话:“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元代人郝经说得最具体,他明确地指出,“唐之文则称韩柳,宋之文则称欧苏。”可见苏轼的文章不但能媲于韩柳欧,而且深远地影响于后世。陆游说得好:“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意思是说,
1984年S1期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 陈师旅;
<正> 北宋的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的巨大成就,使他获得了极高的声誉,成为继韩愈和欧阳修之后一代文坛诗社的领袖,百世文人骚客的楷模。不谈古文和古文运动则已,一谈必称“韩、柳、欧、苏”,这四大家的文章各具特色,后来人概括总结成一句话:“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元代人郝经说得最具体,他明确地指出,“唐之文则称韩柳,宋之文则称欧苏。”可见苏轼的文章不但能媲于韩柳欧,而且深远地影响于后世。陆游说得好:“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意思是说,
1984年S1期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 陶白;
<正>~~
1984年S1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陶白;
<正>~~
1984年S1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陶白;
<正>~~
1984年S1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吴锦润;
<正> 苏轼这首诗,历来为人所称道。人们常把此诗和《吴中田妇吟》《乡村五绝》等诗放在一起,作为一组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诗歌。就这么一首诗,解放几十年来,人们评价起来并不一致。当说到苏轼诗歌的人民性时,就在这首诗里分析诗人如何表现劳动人民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受压迫的苦难生活。当说到作者反对王安石变法时,又从这首诗里分析诗人
1984年S1期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吴锦润;
<正> 苏轼这首诗,历来为人所称道。人们常把此诗和《吴中田妇吟》《乡村五绝》等诗放在一起,作为一组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诗歌。就这么一首诗,解放几十年来,人们评价起来并不一致。当说到苏轼诗歌的人民性时,就在这首诗里分析诗人如何表现劳动人民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受压迫的苦难生活。当说到作者反对王安石变法时,又从这首诗里分析诗人
1984年S1期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吴锦润;
<正> 苏轼这首诗,历来为人所称道。人们常把此诗和《吴中田妇吟》《乡村五绝》等诗放在一起,作为一组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诗歌。就这么一首诗,解放几十年来,人们评价起来并不一致。当说到苏轼诗歌的人民性时,就在这首诗里分析诗人如何表现劳动人民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受压迫的苦难生活。当说到作者反对王安石变法时,又从这首诗里分析诗人
1984年S1期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小蓝;
<正> 绍圣二年,苏轼写了一首《(歹带)人娇》词,赠给他的爱妾王朝云,词中许下了“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的意愿。可是苏轼来不及写出这首好诗,王朝云便于绍圣三年七月五日病亡了。这时,苏轼只好把对朝云的敬重和深情,把他们之间二十三年来朝夕相伴、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生活,化为无边的思念,化为沉痛的诗篇,写下了《悼朝云》。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苏轼的这首诗就是对王朝云的还愿。我们今天读来,觉得这确实是一首构思新颖,情真意切的好诗,是一首别开生面、大书裙带的好诗。
1984年S1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小蓝;
<正> 绍圣二年,苏轼写了一首《(歹带)人娇》词,赠给他的爱妾王朝云,词中许下了“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的意愿。可是苏轼来不及写出这首好诗,王朝云便于绍圣三年七月五日病亡了。这时,苏轼只好把对朝云的敬重和深情,把他们之间二十三年来朝夕相伴、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生活,化为无边的思念,化为沉痛的诗篇,写下了《悼朝云》。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苏轼的这首诗就是对王朝云的还愿。我们今天读来,觉得这确实是一首构思新颖,情真意切的好诗,是一首别开生面、大书裙带的好诗。
1984年S1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小蓝;
<正> 绍圣二年,苏轼写了一首《(歹带)人娇》词,赠给他的爱妾王朝云,词中许下了“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的意愿。可是苏轼来不及写出这首好诗,王朝云便于绍圣三年七月五日病亡了。这时,苏轼只好把对朝云的敬重和深情,把他们之间二十三年来朝夕相伴、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生活,化为无边的思念,化为沉痛的诗篇,写下了《悼朝云》。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苏轼的这首诗就是对王朝云的还愿。我们今天读来,觉得这确实是一首构思新颖,情真意切的好诗,是一首别开生面、大书裙带的好诗。
1984年S1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洪柏昭;
<正>~~
1984年S1期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洪柏昭;
<正>~~
1984年S1期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洪柏昭;
<正>~~
1984年S1期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梁大和;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他从绍圣元年(即公元1094年)十月抵达惠州贬所,到绍圣四年(即公元1097年)四月,被贬离惠州止,在惠州过了两年六个月的谪居生活,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苏轼寓惠作品的收集,前人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一九四七年,张友仁先生也把这些作品编进了《惠州西湖志》中。一九八二年,惠阳地区文联、文化局、惠州市文联等三个单位合编的《苏轼与惠州》中的苏轼寓惠作品,就是以张老先生的收集为依据,做了大量的校勘整理工作而印发的。为了有助于对苏轼寓惠作品的阅读和理解,我们组织了部分教师,根据上述两个本子所辑录的作品进行选注,计有诗二十六首,词四首,文十一篇。注解力求简明、通俗、生动,尽量避免繁琐的考据和不必要的引文。简说中有选注者的个人见解和粗浅看法,可能有不少谬误,仅供参考。选注是否得当,有待各位专家、读者雅正。
1984年S1期 7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 梁大和;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他从绍圣元年(即公元1094年)十月抵达惠州贬所,到绍圣四年(即公元1097年)四月,被贬离惠州止,在惠州过了两年六个月的谪居生活,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苏轼寓惠作品的收集,前人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一九四七年,张友仁先生也把这些作品编进了《惠州西湖志》中。一九八二年,惠阳地区文联、文化局、惠州市文联等三个单位合编的《苏轼与惠州》中的苏轼寓惠作品,就是以张老先生的收集为依据,做了大量的校勘整理工作而印发的。为了有助于对苏轼寓惠作品的阅读和理解,我们组织了部分教师,根据上述两个本子所辑录的作品进行选注,计有诗二十六首,词四首,文十一篇。注解力求简明、通俗、生动,尽量避免繁琐的考据和不必要的引文。简说中有选注者的个人见解和粗浅看法,可能有不少谬误,仅供参考。选注是否得当,有待各位专家、读者雅正。
1984年S1期 7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 梁大和;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他从绍圣元年(即公元1094年)十月抵达惠州贬所,到绍圣四年(即公元1097年)四月,被贬离惠州止,在惠州过了两年六个月的谪居生活,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苏轼寓惠作品的收集,前人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一九四七年,张友仁先生也把这些作品编进了《惠州西湖志》中。一九八二年,惠阳地区文联、文化局、惠州市文联等三个单位合编的《苏轼与惠州》中的苏轼寓惠作品,就是以张老先生的收集为依据,做了大量的校勘整理工作而印发的。为了有助于对苏轼寓惠作品的阅读和理解,我们组织了部分教师,根据上述两个本子所辑录的作品进行选注,计有诗二十六首,词四首,文十一篇。注解力求简明、通俗、生动,尽量避免繁琐的考据和不必要的引文。简说中有选注者的个人见解和粗浅看法,可能有不少谬误,仅供参考。选注是否得当,有待各位专家、读者雅正。
1984年S1期 7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 于阿力;
<正> 浣溪沙①——绍圣元年十月二十三日,与程乡令侯晋叔,归善簿谭汲,同游大云寺,野饮松下,乃设松黄汤,作此阕。余近酿酒,名之曰“万家春”,盖岭南万户酒也。罗袜空飞洛浦尘②,锦袍不见滴仙人③。携壶籍草亦天真④。玉粉轻黄千岁蕊⑤, 雪花浮动万家春。醉归江路野梅新。〔简注〕①浣溪沙:词牌名。此词是苏轼到达惠州贬所后,与好友侯晋叔、谭汲同游大云寺时所作。《归善县志》:“大云寺在邑治西八十里。”
1984年S1期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于阿力;
<正> 浣溪沙①——绍圣元年十月二十三日,与程乡令侯晋叔,归善簿谭汲,同游大云寺,野饮松下,乃设松黄汤,作此阕。余近酿酒,名之曰“万家春”,盖岭南万户酒也。罗袜空飞洛浦尘②,锦袍不见滴仙人③。携壶籍草亦天真④。玉粉轻黄千岁蕊⑤, 雪花浮动万家春。醉归江路野梅新。〔简注〕①浣溪沙:词牌名。此词是苏轼到达惠州贬所后,与好友侯晋叔、谭汲同游大云寺时所作。《归善县志》:“大云寺在邑治西八十里。”
1984年S1期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于阿力;
<正> 浣溪沙①——绍圣元年十月二十三日,与程乡令侯晋叔,归善簿谭汲,同游大云寺,野饮松下,乃设松黄汤,作此阕。余近酿酒,名之曰“万家春”,盖岭南万户酒也。罗袜空飞洛浦尘②,锦袍不见滴仙人③。携壶籍草亦天真④。玉粉轻黄千岁蕊⑤, 雪花浮动万家春。醉归江路野梅新。〔简注〕①浣溪沙:词牌名。此词是苏轼到达惠州贬所后,与好友侯晋叔、谭汲同游大云寺时所作。《归善县志》:“大云寺在邑治西八十里。”
1984年S1期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金六一;
<正> (一)游白水书付过①绍圣元年②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③于汤池④,热甚,其源殆⑤可熟物⑥。循山以东,少⑦北,有悬水⑧百仞,山八九折⑨,折处辄为潭,深者缒⑩石五丈,不得其所止⑾。雪溅雷怒⑿,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⒀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⒁,观山烧⒂,火甚。俯仰度数谷⒃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⒄,掬弄珠璧⒅。到家二鼓⒆,复与过饮酒。食余甘⒇煮菜,顾影颓然(21),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1984年S1期 106-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 金六一;
<正> (一)游白水书付过①绍圣元年②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③于汤池④,热甚,其源殆⑤可熟物⑥。循山以东,少⑦北,有悬水⑧百仞,山八九折⑨,折处辄为潭,深者缒⑩石五丈,不得其所止⑾。雪溅雷怒⑿,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⒀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⒁,观山烧⒂,火甚。俯仰度数谷⒃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⒄,掬弄珠璧⒅。到家二鼓⒆,复与过饮酒。食余甘⒇煮菜,顾影颓然(21),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1984年S1期 106-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 金六一;
<正> (一)游白水书付过①绍圣元年②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③于汤池④,热甚,其源殆⑤可熟物⑥。循山以东,少⑦北,有悬水⑧百仞,山八九折⑨,折处辄为潭,深者缒⑩石五丈,不得其所止⑾。雪溅雷怒⑿,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⒀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⒁,观山烧⒂,火甚。俯仰度数谷⒃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⒄,掬弄珠璧⒅。到家二鼓⒆,复与过饮酒。食余甘⒇煮菜,顾影颓然(21),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1984年S1期 106-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 于汀;
<正>~~
1984年S1期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于汀;
<正>~~
1984年S1期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于汀;
<正>~~
1984年S1期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吴定贤;
<正> 在惠州西湖的孤山上,有一座掩映在绿树中的古香古色的楼房,这便是新建的东坡纪念馆。大门上面,“东坡纪念馆”这五个浮雕镀金的正楷大字,是著名书法家秦咢生先生的大手笔。大门两侧,悬挂着一副木刻的楹联,上联是,“与客话坡仙,几经瘴雨蛮烟,依然是明月当头,罗浮对面”,下联是,“凭栏俯城郭,趁此落花飞絮,最难得岭南春暖,江左人来”。这是清代王鸣鼎先生专为白鹤峰东坡祠作的,现集明代书法家唐寅的笔迹。
1984年S1期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吴定贤;
<正> 在惠州西湖的孤山上,有一座掩映在绿树中的古香古色的楼房,这便是新建的东坡纪念馆。大门上面,“东坡纪念馆”这五个浮雕镀金的正楷大字,是著名书法家秦咢生先生的大手笔。大门两侧,悬挂着一副木刻的楹联,上联是,“与客话坡仙,几经瘴雨蛮烟,依然是明月当头,罗浮对面”,下联是,“凭栏俯城郭,趁此落花飞絮,最难得岭南春暖,江左人来”。这是清代王鸣鼎先生专为白鹤峰东坡祠作的,现集明代书法家唐寅的笔迹。
1984年S1期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吴定贤;
<正> 在惠州西湖的孤山上,有一座掩映在绿树中的古香古色的楼房,这便是新建的东坡纪念馆。大门上面,“东坡纪念馆”这五个浮雕镀金的正楷大字,是著名书法家秦咢生先生的大手笔。大门两侧,悬挂着一副木刻的楹联,上联是,“与客话坡仙,几经瘴雨蛮烟,依然是明月当头,罗浮对面”,下联是,“凭栏俯城郭,趁此落花飞絮,最难得岭南春暖,江左人来”。这是清代王鸣鼎先生专为白鹤峰东坡祠作的,现集明代书法家唐寅的笔迹。
1984年S1期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吴亮华;
<正> 苏东坡晚年被贬岭南,谪居惠州,留下了不少的文物遗址,为古城文化增添了光彩。最近,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了东坡寓惠的重要文物遗址——东坡井和王朝云墓,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坡井座落在惠州城东的白鹤峰之上(现惠阳地区卫生学校内),井深约14米,井口直径约60多厘米。据考,该井位于已毁的东坡故居“德有邻堂”的前面。苏东坡贬谪惠州时,曾先后居住在城西的合江楼和城东的嘉祐寺(现市第八小
1984年S1期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吴亮华;
<正> 苏东坡晚年被贬岭南,谪居惠州,留下了不少的文物遗址,为古城文化增添了光彩。最近,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了东坡寓惠的重要文物遗址——东坡井和王朝云墓,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坡井座落在惠州城东的白鹤峰之上(现惠阳地区卫生学校内),井深约14米,井口直径约60多厘米。据考,该井位于已毁的东坡故居“德有邻堂”的前面。苏东坡贬谪惠州时,曾先后居住在城西的合江楼和城东的嘉祐寺(现市第八小
1984年S1期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吴亮华;
<正> 苏东坡晚年被贬岭南,谪居惠州,留下了不少的文物遗址,为古城文化增添了光彩。最近,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了东坡寓惠的重要文物遗址——东坡井和王朝云墓,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坡井座落在惠州城东的白鹤峰之上(现惠阳地区卫生学校内),井深约14米,井口直径约60多厘米。据考,该井位于已毁的东坡故居“德有邻堂”的前面。苏东坡贬谪惠州时,曾先后居住在城西的合江楼和城东的嘉祐寺(现市第八小
1984年S1期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