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称:惠州学院学报
创办日期: 1981
主管部门: 惠州学院
主办单位: 惠州学院
刊期:双月刊
电话: 0752-2529551
Email: xb@hzu.edu.cn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553/z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5934

惠州学院学报微信公众号


东江文化研究

  • 东江文化的特色与形成

    高钟;

    东江文化,即广州以东之珠江流域特有之文化。东江文化是在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下产生的古越文化与中原移民,特别是唐宋之际从中原南下的客家移民文化相融合的结果。因为客家为东江流域最大的族群,其原载的中原文化高于移入地之文化,故而东江文化带有鲜明的客家文化特色。这一特色是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得以形成的。

    2010年02期 v.30;No.119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挖掘东江革命文化内涵 推进东江文化研究

    肖红松;杨学新;

    深入挖掘东江根据地革命文化内涵,推进东江文化研究具有现实与学术之双重意义。研究东江革命文化,首先要关注革命先贤群体,这既有领袖人物,也有谱系丰富的地方精英;其次要探究中共政权、各类群团组织所构建的宣教网络进行多形式、多层次革命宣传活动,再现东江民众普遍觉醒、投身革命抗战的光辉历程;再次要研究东江传统文化在革命年代所发生的异化与创新;最后要关注革命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扬。

    2010年02期 v.30;No.119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开发东江人文旅游资源 促进惠州旅游业快速发展

    徐旭阳;

    以惠州为中心地域的东江文化底蕴深厚,东江人文旅游资源分布广泛,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潜力十分巨大。惠州地区东江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仍显落后。我们应当从旅游产业定位、景点景区布局、旅游产品宣传和促销等方面提高认识,加强建设,以塑造惠州旅游新形象,打造惠州旅游大品牌,促进惠州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010年02期 v.30;No.119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惠州研究

  • 惠州市民幸福指数调查与分析

    张海燕;黄静文;杨毅;阮雪梅;

    "幸福指数"已经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被频繁提及的话题。惠州在落实《纲要》和创建"惠民之州"的进程中,也将以提升市民幸福指数为目标。基于对惠州市民幸福指数的总体情况以及差异性的考察,同时对惠州市民职业幸福指数、生活幸福指数和社会幸福指数等进行分析,厘清影响市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提出通过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实力、大力改善民生,实现全面共享、发展民主政治、加大文化投入、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和引导健康社会心理等措施,以全面提升惠州市民的幸福指数。

    2010年02期 v.30;No.119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惠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评价及对策研究

    孙健;

    以惠州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城乡一体化综合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根据测度结果对惠州市城乡一体化进程做出基本判断,并分析惠州市城乡一体化水平地域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而提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构想与发展路径。

    2010年02期 v.30;No.119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作用探讨——基于广东省惠东县的调查与思考

    柳春慈;张奕;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惠东县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织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销售农产品、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进行农产品加工、服务于农村社区事务等方面。通过对实地调研数据资料的分析可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的发挥受到农民合作意识、政府帮助和支持、自身经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一是提高农民合作意识;二是加强政府帮助和支持;三是提升自身经营能力。

    2010年02期 v.30;No.119 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政治·历史

  • 对中国社会主义“两个只有”的思考

    刘歌德;

    对建国六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进行哲学反思,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010年02期 v.30;No.119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正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范碧鸿;李金利;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正思想以唯物史观为逻辑起点,显示了其独特的理论视域,并蕴涵着丰富的内容,是唯物史观在社会公正问题上的具体运用,它科学地解释了社会公正问题,这是指导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正的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因而,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正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2010年02期 v.30;No.119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订误

    庄丽丽;

    李心传所撰《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是宋代著名笔记小说,涉及制度、人物、财赋诸多方面,为研究宋史之重要史书。编写精良,但亦存瑕疵。其于记载同签书枢密院条,存在失误。结合宋代史书,尝为订误。

    2010年02期 v.30;No.119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法律

  • 法律信仰培植之中国语境——从法学教育改革谈起

    谢文俊;王鑫;

    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理念基础。法律信仰的虚无,是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重大障碍之一。法学教育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工具主义的错误认识。传统的法学教育在培植法律信仰过程中存在缺位现象,这样非常不利于公民法律信仰理念的生成。为了充分发挥法学教育在培植法律信仰中的作用,法学教育改革成为必然:一方面,法学教育必须把法治教育作为重点,增强公民权利意识,树立法律至上观念作为培植目标;另一方面,应该把培植公民的积极的法律情感作为教育目标之一,抛弃法律工具主义。法学教育的路径在于陶冶公民的法治品格,培植法律信仰。

    2010年02期 v.30;No.119 51-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论旧政协的协商民主之底色

    袁文峰;

    1946年的中国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特殊背景下的民主实践。这次协商会议契合了协商民主的一些要求(平等、包容和理性)和特征(合法性、公开性与责任性)。从整体实力和人心向背来看,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大致处于一个平等的基础上。而政协代表名额的争议与《宪法草案案》的修改过程则体现了包容和理性。但是,其协商民主的底色又是脆弱的,这种脆弱在某种程度上也预示了它的破产。

    2010年02期 v.30;No.119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经济·管理

  • 知识溢出、人力资本构成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

    吴建新;

    以内生增长理论为基础,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国内研发、知识进口和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技术溢出是我国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高等教育程度的人力资本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为负,其原因在于人力资本配置的非效率;研究还发现,只有中等教育程度的人力资本才是国际技术转移的吸收者。此外,分组检验没有发现技术外溢和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

    2010年02期 v.30;No.119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及其政策建议

    孙栩瑜;张岳恒;

    以投资——增长理论和协整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研究投资与增长关系的模型,并用以分析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与GDP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固定资产投资不能超过一定的"度",中国目前的投资仍然是粗放型的,而不是集约型的,投资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2010年02期 v.30;No.119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我国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模式探讨

    李蓉;

    目前,我国连锁企业物流配送存在着第三方物流配送使用率低、统一配送率低、规模小、现代化水平低等问题。文章依据JIT生产方式的工作机制,发挥第三方物流的积极作用,借鉴戴尔公司成功的第三方物流配送的成功经验,将传统的第三方物流与JIT的工作机制有机结合,构建出基于第三方物流的JIT配送模式,以利于提高我国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效率。

    2010年02期 v.30;No.119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文学·语言

  • 论媒介与形象及意蕴的关系

    朱寿兴;

    从虚实相生的过程来看,艺术形象的意蕴可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缘实而成的感通、感受和感应,一是因虚而生的妙悟。虚实相生艺术效果的获得,必然要以媒介运用和意象呈现相匹配为前提,即媒介运用和意象呈现的相互顺应对艺术形象的呈现和艺术意蕴的生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由于语言媒介具有直接的精神性,可以在人的语言解读活动中直接诉诸人的大脑,非语言媒介则没有直接的精神性,只能通过直接诉诸人的感觉器官来诉诸人的大脑,因此语言呈现意象的深广度和灵活性是其他任何一种媒介都望尘莫及的,所以语言在促发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生成和扩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功能。

    2010年02期 v.30;No.119 74-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边缘·实验·坚守——当代先锋小说的“南方写作”

    罗春光;

    年轻的先锋作家们大多蛰居在文化相对边缘的南方,南方的人文地理、历史文化、生存境遇成为了他们的写作背景,进入了他们的写作生命。商品社会,大众通俗文化甚嚣尘上,南方传统文化的领地正在逐步丧失。先锋之后,作家的坚守和良知决定着他们的写作命运。

    2010年02期 v.30;No.119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汉语大词典》漏收唐代墓志词语零札

    黄友福;

    唐代墓志是辞书编纂和修订以及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语料,选取其中若干词语进行诠释,以供《汉语大词典》编纂者以及汉语词汇史研究工作者参考。

    2010年02期 v.30;No.119 84-8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人文地理·传媒

  • 城市的绿色形象与人文关怀

    叶岱夫;

    城市的绿色形象不仅包括生态环境的硬形象,而且还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友善相处的人性化软形象。比较而言,软形象比硬形象更为重要和更为根本。城市居民的心灵纯洁度和自我、自律的管理意识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城市人文关怀环境的质量高低。好的软形象可以弥补硬形象的暂时不足,反之不然。城市绿色品牌则是绿色形象的时空凝聚过程。绿色品牌的打造需要与区域文化相结合、需要与区域人文特质相结合、需要与城市生活的般若(智慧)化相结合。人文关怀度是绿色城市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则和准则。从一定意义上说,体现着市民自利利他(她、它)生存体验的城市人文关怀度就是绿色品牌的体现,就是城市绿色之魂。

    2010年02期 v.30;No.119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传媒与公共领域研究:现状与反思

    许鑫;

    近十多年来,传媒与公共领域研究成为中国新闻传播学界的一个热门课题。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新闻传播学者有关研究文献,分析研究主要论题和成果,反思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推进该领域研究提出建议。

    2010年02期 v.30;No.119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高校传媒一体化模式的构建

    梁燕燕;

    高校传媒是高校做好对内对外宣传工作的媒介组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为充分发挥高校传媒在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作用,切实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高校要树立大宣传观念,对高校内各媒体组织进行有效整合。文章通过对"新闻中心——实训基地"一体化模式的阐述,为高校媒体的有效整合和功能拓展提出一种可行独特的发展模式。

    2010年02期 v.30;No.119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教育教学研究

  • 从“晕效应”应用角度谈大学生思想政治社会化

    戴春平;

    针对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趋势、学生的社会情境和人际关系状况相脱离弊病,通过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的中心型、整体型和水圈型三种晕效应模型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实施模式,提出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过程中应利用好学生人际关系,把握重点,防止均衡用力,同时不遗漏对边缘学生的个体教育措施。

    2010年02期 v.30;No.119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地方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评价研究

    邬强;

    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是当前地方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为进一步健全地方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对地方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量化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文章从三方面,为量化评价地方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效力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2010年02期 v.30;No.119 103-10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张璇;

    教学督导工作作为高校教学质量控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日益引起各高校的重视。文章通过对当前高校督导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突出督导工作的地位、建立完善的教学督导机制、构建教学督导职能新格局、建立专兼职结合的督导队伍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010年02期 v.30;No.119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对方言区地方高校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思考——以惠州学院为例

    李江山;

    方言区高校存在方言多而杂并且根深蒂固的现状,因此其推广普通话的语言环境较差。地方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自身推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推普意识,通过建构推普机制、营造推普氛围、改革普通话课程教学方式等措施有效地促进方言区地方高校的推普工作。

    2010年02期 v.30;No.119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试论过渡语地方性特征及普通话教学策略

    刘春宁;

    过渡语是由方音向普通话音转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言语应用现象。方言区人在说普通话时对自己原方言进行改造,形成既有所属方言的地方音特征又有普通话音的过渡语。普通话教学应该针对方言区人的过渡语进行正音训练,帮助他们在说普通话时减少方言音而向纯正普通话音靠近。

    2010年02期 v.30;No.119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英语专业教学中语言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平衡与交叉

    张欢;

    当前的英语专业教学中,重技能、轻人文的传统倾向应该被摒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予语言技能、文化知识和文学价值同等的重视。语言技能和人文素养的平衡与交叉能使英语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在语言学习领域里体现出自身的优势。

    2010年02期 v.30;No.119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从《教学大纲》看大学英语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吴伟英;

    通识教育在我国大学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大学英语课程的目的和功能看,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属于我国高等教育中通识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要加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力度,大学英语课程必将在通识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0年02期 v.30;No.119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对话教学的立体化探索

    徐金玲;

    新课程提倡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对话课堂是扁平化课堂,具体表现为学生鉴赏文本放任化、师生间一问一答简单化、生生间小组讨论肤浅化,在教学中要努力使课堂超越扁平化,并从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间、学生自我的对话这四个层面来进行对话教学的立体化探索。

    2010年02期 v.30;No.119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