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翠芬;
贞观之治,是中国政治史上少有的荣景。太宗与魏征,在史上可称是君臣相得的典范,后人保留的太宗和魏征形象,是否是史家粉饰的结果?君臣之际遭遇斯难,文章试图从唐人相关的笔记小说记载,探讨太宗如何鼓励进谏并虚心纳谏的行动;也相对观察魏征如何扮演"诤臣"的角色;继而,观察君王标榜"用贤纳谏"是否真能始终如一。从笔记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视角,以及所呈现的细节和观点,期对太宗和魏征的君臣相待,有更具体而微的知见,也对其间的人性表现有更多的理解。
2019年04期 v.39;No.175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5K] - 黄翠芬;
贞观之治,是中国政治史上少有的荣景。太宗与魏征,在史上可称是君臣相得的典范,后人保留的太宗和魏征形象,是否是史家粉饰的结果?君臣之际遭遇斯难,文章试图从唐人相关的笔记小说记载,探讨太宗如何鼓励进谏并虚心纳谏的行动;也相对观察魏征如何扮演"诤臣"的角色;继而,观察君王标榜"用贤纳谏"是否真能始终如一。从笔记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视角,以及所呈现的细节和观点,期对太宗和魏征的君臣相待,有更具体而微的知见,也对其间的人性表现有更多的理解。
2019年04期 v.39;No.175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5K] - 庄亮亮;
九品中正制作为隋唐之前的重要选官制度,一方面发展了察举制,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士族的崛起,为家训的兴起奠定了社会基础。另外,九品中正制在晋明帝之时,诏选能纂修家训者,无疑是为家训的兴盛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此外,清议入律成为九品中正制度的重要品级条件,家族名士纂修家训正是严防家族子弟犯清议的重要手段。因而,家训兴起于六朝成为家族传承与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载体,六朝的九品中正制度与六朝的家训之兴更是有着深切的互动关系。
2019年04期 v.39;No.175 9-1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 庄亮亮;
九品中正制作为隋唐之前的重要选官制度,一方面发展了察举制,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士族的崛起,为家训的兴起奠定了社会基础。另外,九品中正制在晋明帝之时,诏选能纂修家训者,无疑是为家训的兴盛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此外,清议入律成为九品中正制度的重要品级条件,家族名士纂修家训正是严防家族子弟犯清议的重要手段。因而,家训兴起于六朝成为家族传承与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载体,六朝的九品中正制度与六朝的家训之兴更是有着深切的互动关系。
2019年04期 v.39;No.175 9-1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 刘滢;刘磊;夏莉;
基于CiteSpace这一科学计量学方法,以CNKI中收录的期刊在2001-2019年之间所刊载的与杨宪益研究相关的874篇论文的引文为数据来源,对与杨宪益研究相关文献的年度发文量、主要研究者及单位、关键词术语、引用突变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图谱的分析,以期清楚地展现杨宪益研究的现状、研究核心以及研究前沿。研究发现:一是研究趋势有回升的现象;二是主要研究者与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关系明显;三是研究内容集中在对文学、文化以及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四是茶文化的研究是当下的热点话题。
2019年04期 v.39;No.175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2K] - 刘滢;刘磊;夏莉;
基于CiteSpace这一科学计量学方法,以CNKI中收录的期刊在2001-2019年之间所刊载的与杨宪益研究相关的874篇论文的引文为数据来源,对与杨宪益研究相关文献的年度发文量、主要研究者及单位、关键词术语、引用突变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图谱的分析,以期清楚地展现杨宪益研究的现状、研究核心以及研究前沿。研究发现:一是研究趋势有回升的现象;二是主要研究者与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关系明显;三是研究内容集中在对文学、文化以及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四是茶文化的研究是当下的热点话题。
2019年04期 v.39;No.175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2K]
- 李博强;
刘坤一在近代中日关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洋务运动时期,刘坤一在政治地位日益提升的过程中,由抵拒、消极对待洋务到客观认识洋务,日益注重处理对外关系。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日外交事件不断增多,刘坤一成为东南地区最为重要的处理外交事宜的地方督抚之一,但刘坤一未能像李鸿章一样对日本形成具象化、客观化的认识。随着《中日修好条规》的签订和中日关系的不断发展,刘坤一对日本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强调斟酌邦交成为他主持对外交涉事宜的一条主线。刘坤一的宦海生涯中,对日外交成为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他对清政府的外交政略也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
2019年04期 v.39;No.175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0K] - 李博强;
刘坤一在近代中日关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洋务运动时期,刘坤一在政治地位日益提升的过程中,由抵拒、消极对待洋务到客观认识洋务,日益注重处理对外关系。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日外交事件不断增多,刘坤一成为东南地区最为重要的处理外交事宜的地方督抚之一,但刘坤一未能像李鸿章一样对日本形成具象化、客观化的认识。随着《中日修好条规》的签订和中日关系的不断发展,刘坤一对日本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强调斟酌邦交成为他主持对外交涉事宜的一条主线。刘坤一的宦海生涯中,对日外交成为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他对清政府的外交政略也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
2019年04期 v.39;No.175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0K] - 吴春光;
东西八作司始设于宋代,是负责京师内外修缮的机构。宋初设八作司,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分为东、西两司,景德四年东、西两司并为一司,天圣元年五月又分置东、西两司,此后又有合并,至神宗元丰二年再次分为东西两司。八作司职能广泛而重要,除了负责京师内外建筑的缮修事宜外,还参与修缮京师道路、桥梁,疏通河道,在战时负责修造战事工程,在京师遇到祭祀或者重大节日中充当后勤等。北宋政府对八作司的管理非常的严格,在八作司人员管理,物料使用、工期和工程质量考核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方法。这些举措在提高东西八作司监官和兵匠责任,减少修造工程中物料的浪费,提高八作司的工程质量起到一定作用。
2019年04期 v.39;No.175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7K] - 吴春光;
东西八作司始设于宋代,是负责京师内外修缮的机构。宋初设八作司,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分为东、西两司,景德四年东、西两司并为一司,天圣元年五月又分置东、西两司,此后又有合并,至神宗元丰二年再次分为东西两司。八作司职能广泛而重要,除了负责京师内外建筑的缮修事宜外,还参与修缮京师道路、桥梁,疏通河道,在战时负责修造战事工程,在京师遇到祭祀或者重大节日中充当后勤等。北宋政府对八作司的管理非常的严格,在八作司人员管理,物料使用、工期和工程质量考核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方法。这些举措在提高东西八作司监官和兵匠责任,减少修造工程中物料的浪费,提高八作司的工程质量起到一定作用。
2019年04期 v.39;No.175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7K] - 刘佳伟;
宋朝驸马都尉的出身、差遣官职、最高官职都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其一,宋太祖和宋太宗的驸马都尉出身于开国大将和重臣之家,宋仁宗之后的驸马都尉多出身于文臣之家。其二,宋初驸马都尉多担任重要差遣,宋仁宗之后的驸马都尉除党争时期外很少担任差遣职务。其三,宋初的驸马都尉最高官职较高多为节度使或使相,宋仁宗之后的驸马都尉最高官职降低,多为节度观察留后。宋朝面对驸马都尉的过失行为普遍处罚较轻,无一人被诛,最重的处罚为某州安置,一般为降官或者罚铜。驸马都尉的选择体现出宋朝高层"保富贵"观念和"右文"的国家政策。
2019年04期 v.39;No.175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5K] - 刘佳伟;
宋朝驸马都尉的出身、差遣官职、最高官职都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其一,宋太祖和宋太宗的驸马都尉出身于开国大将和重臣之家,宋仁宗之后的驸马都尉多出身于文臣之家。其二,宋初驸马都尉多担任重要差遣,宋仁宗之后的驸马都尉除党争时期外很少担任差遣职务。其三,宋初的驸马都尉最高官职较高多为节度使或使相,宋仁宗之后的驸马都尉最高官职降低,多为节度观察留后。宋朝面对驸马都尉的过失行为普遍处罚较轻,无一人被诛,最重的处罚为某州安置,一般为降官或者罚铜。驸马都尉的选择体现出宋朝高层"保富贵"观念和"右文"的国家政策。
2019年04期 v.39;No.175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5K] - 徐亚哲;
城墙与城门是中国古代传统城市的重要表征,城墙的格局和城门的布设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内部建构和道路交通体系,进而决定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合肥建置于秦,千百年间均属南北要冲,是江淮一带最具传统城市特色的重镇,明清两代,合肥得益于全国层面普遍开展的城垣建设和庐州府治的重要地位,建成了周长二十六里的城墙和七座城门,其主城区的空间形态及内部功能分区亦在此基础上逐渐完善均衡。从历史维度看,明清两代合肥的城垣建设使得合肥的城治规模在皖境独树一帜,成为江淮间政治经济发展的写照,亦是其在清末数度脱颖而出,成为安徽省会的重要历史根源,就现实意义而言,今天合肥旧城区的改造与发展更离不开这笔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2019年04期 v.39;No.175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 徐亚哲;
城墙与城门是中国古代传统城市的重要表征,城墙的格局和城门的布设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内部建构和道路交通体系,进而决定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合肥建置于秦,千百年间均属南北要冲,是江淮一带最具传统城市特色的重镇,明清两代,合肥得益于全国层面普遍开展的城垣建设和庐州府治的重要地位,建成了周长二十六里的城墙和七座城门,其主城区的空间形态及内部功能分区亦在此基础上逐渐完善均衡。从历史维度看,明清两代合肥的城垣建设使得合肥的城治规模在皖境独树一帜,成为江淮间政治经济发展的写照,亦是其在清末数度脱颖而出,成为安徽省会的重要历史根源,就现实意义而言,今天合肥旧城区的改造与发展更离不开这笔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2019年04期 v.39;No.175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 刘国有;
道光《重修仪征县志》是古代仪征最后一部县志,同时也是仪征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部县志。它成书于咸丰二年(1852),由时任仪征县令王俭心监修,刘文淇、张安保等人总纂,在保留了旧志的基础上,又多方征引其他文献,经过多人努力共同完成,今存有清光绪十六年(1890)刻本。该志体例严谨,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献学价值,是研究仪征地方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2019年04期 v.39;No.175 74-77+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3K] - 刘国有;
道光《重修仪征县志》是古代仪征最后一部县志,同时也是仪征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部县志。它成书于咸丰二年(1852),由时任仪征县令王俭心监修,刘文淇、张安保等人总纂,在保留了旧志的基础上,又多方征引其他文献,经过多人努力共同完成,今存有清光绪十六年(1890)刻本。该志体例严谨,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献学价值,是研究仪征地方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2019年04期 v.39;No.175 74-77+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3K] - 侯兴隆;
诺曼时期是郡长一职的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由于长子继承制还未建立起来,王位继承产生争议,英格兰政局动荡不安,这为郡长权势的膨胀提供了重要契机;郡长的家产制属性使国王无法实现对地方的强有力控制,国王对于地方的治理完全仰赖于郡长的顺从;受西欧封建制度的影响,郡长本能地要求限制王权,扩大自身权益,这使得其与国王的矛盾不断加深。在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诺曼时期郡长权势不断膨胀,使得英格兰局势更加复杂、多变。
2019年04期 v.39;No.175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4K] - 侯兴隆;
诺曼时期是郡长一职的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由于长子继承制还未建立起来,王位继承产生争议,英格兰政局动荡不安,这为郡长权势的膨胀提供了重要契机;郡长的家产制属性使国王无法实现对地方的强有力控制,国王对于地方的治理完全仰赖于郡长的顺从;受西欧封建制度的影响,郡长本能地要求限制王权,扩大自身权益,这使得其与国王的矛盾不断加深。在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诺曼时期郡长权势不断膨胀,使得英格兰局势更加复杂、多变。
2019年04期 v.39;No.175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4K]
- 李睿;
"冰上丝绸之路"作为蓝色经济通道已被纳入"一带一路"的总体布局。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芬兰两国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规模与范围均不断扩大。在进展方面,中芬两国在政府间共建合作交流平台、留学生交流与合作以及共建合作办学机构上的进展明显加快。在问题方面,中芬两国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国赴芬兰的合作办学量少、合作办学项目层次性有待提高、奖学金覆盖范围小及留学中国吸引力不足几个方面。在举措方面,中芬两国可以进一步加快教育合作机制化建设,加强人才引进,增强政策支持实施"走出去"战略。
2019年04期 v.39;No.175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0K] - 李睿;
"冰上丝绸之路"作为蓝色经济通道已被纳入"一带一路"的总体布局。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芬兰两国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规模与范围均不断扩大。在进展方面,中芬两国在政府间共建合作交流平台、留学生交流与合作以及共建合作办学机构上的进展明显加快。在问题方面,中芬两国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国赴芬兰的合作办学量少、合作办学项目层次性有待提高、奖学金覆盖范围小及留学中国吸引力不足几个方面。在举措方面,中芬两国可以进一步加快教育合作机制化建设,加强人才引进,增强政策支持实施"走出去"战略。
2019年04期 v.39;No.175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0K] - 陈会容;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学籍异动学生的成绩管理在管理程序、管理内容方面体现出非常规性,其管理难点在于教务管理人员与学籍异动学生成绩管理的匹配度差,学籍异动的偶发性又引致成绩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而学籍异动学生成绩管理工作也挑战着教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为改进学籍异动学生的成绩管理,可将学籍异动学生成绩管理模块化、流程化,围绕学籍异动学生成绩管理形成正向激励机制,并以校级教务管理部门为中心,形成成绩管理协调机制。
2019年04期 v.39;No.175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3K] - 陈会容;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学籍异动学生的成绩管理在管理程序、管理内容方面体现出非常规性,其管理难点在于教务管理人员与学籍异动学生成绩管理的匹配度差,学籍异动的偶发性又引致成绩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而学籍异动学生成绩管理工作也挑战着教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为改进学籍异动学生的成绩管理,可将学籍异动学生成绩管理模块化、流程化,围绕学籍异动学生成绩管理形成正向激励机制,并以校级教务管理部门为中心,形成成绩管理协调机制。
2019年04期 v.39;No.175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3K] - 曾晓燕;
随着高职教育的大众化、多元化和市场化趋势下,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迫切感。文章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分析当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展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必要性,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2019年04期 v.39;No.175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2K] - 曾晓燕;
随着高职教育的大众化、多元化和市场化趋势下,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迫切感。文章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分析当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展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必要性,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2019年04期 v.39;No.175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