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称:惠州学院学报
创办日期: 1981
主管部门: 惠州学院
主办单位: 惠州学院
刊期:双月刊
电话: 0752-2529551
Email: xb@hzu.edu.cn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553/z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5934

惠州学院学报微信公众号


电子信息产业研究

  • 基于位置误差敏感度的机床导轨几何误差辨识方法

    彭伟超;黄剑锋;魏晓慧;

    为了高效、精确地辨识机床导轨的几何误差,在敏感度分析的基础上考虑了实际测量设备摆放位置误差对求解结果的影响,提出一种识别关键性位置辨识误差源参数的新方法.以一台三轴机床为例,基于九线法误差辨识理论,通过矩阵微分法建立位置误差敏感度分析的数学模型,计算与分析位置误差的敏感度系数,最终识别出最优的九线法布线测量方案并进行单轴定位补偿.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出机床导轨的几何误差参数:运动导轨在170 mm测量范围内的最大测量定位误差由补偿前的3.677μm减小为0.613μm.

    2021年06期 v.41;No.189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5K]
  • 电子信息产业研究

    魏晓慧;龙达峰;

    <正>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以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进入应用一线,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方向快速转型,以清洁高效可持续为目标的能源技术发展正引领全球能源变革方向.《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指出,

    2021年06期 v.41;No.189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 基于α法的离散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状态超调优化

    程福亨;龙达峰;

    针对离散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的调节器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α法的状态超调优化设计方法.对于任意给定的可控离散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和初态,当α为常数时,分析了该方法的特性,给出了状态超调优化设计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α为可变值的改进优化设计方法,并成功应用到了一类四阶系统.最后,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021年06期 v.41;No.189 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7K]
  • 一种适用于电网频率波动的双馈风力发电机并网控制策略

    曾德灿;黄剑锋;

    传统的双馈风力发电机的控制策略是低风速时采用转速控制,以实现风能的最大捕获,高风速时采用变桨的控制策略,以实现风力机的恒定功率输出.当局部电网的频率因负载突变而产生波动时,传统控制下的双馈风力机无法参与频率稳定性调节.通过引入电网频率变化参数设计虚拟惯性控制环,改进风力机的转速和桨距控制器,调整不同风况下风力机的控制策略,以此来建立两区域两机模型并验证了改进策略的有效性.

    2021年06期 v.41;No.189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4K]
  • NB-IoT和ZigBee技术融合下的实验室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陈旭东;

    传统的实验实训环境监测需要在实验室布置固定的传感器设备,如温湿度检测装置、烟雾采集装置等,依靠管理人员定期人工抄表查看的形式监测,监测成本高且无法做到监测信息实时获取,当环境数据超标无法做到快速处理.针对传统的实验实训环境监测问题,提出将NB-IoT和ZigBee技术相融合的实验室环境监测系统设计,实现环境监测的实时性、可靠性、低功耗及低成本.

    2021年06期 v.41;No.189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8K]

能源新材料研究

  • 广东省惠州黄沙洞地热田电站经济敏感性分析

    骆超;

    基于广东省地质构造和地热分布图,给出广东省惠州黄沙洞地热田水热的主要成因机制,建立适宜黄沙洞地热田的4种地热电站模型,分析地热流体质量流量、装机容量和用电电价对电站经济指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广东境内断裂带的展布方向以北东向为主,其次为东西向及北西向,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是地热田的主要补给来源;当闪蒸-双工质、两级闪蒸、双工质和单级闪蒸发电系统的流体质量流量分别大于21.3、21.4、26.6和27.3 kg/s,用电电价分别大于0.426、0.435、0.485和0.498元/kWh时,电站净现值大于0,电站经济才有可行性.此时,4种电站的内部收益率分别为16.09%、15.56%、13.09%和12.55%.当地热流体质量流量大于75.0 kg/s、发电系统装机容量大于1 500 kW时,4种地热电站投资回收年限均小于4.5年.闪蒸-双工质的经济指标均优于其它发电系统,针对惠州黄沙洞地热资源,宜优先考虑选择闪蒸-双工质联合发电方式.

    2021年06期 v.41;No.189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7K]
  • “ATRP法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高分子科学实验设计

    张建安;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是一种重要的自由基可控聚合方法.针对目前本科生课程中无ATRP合成聚合物的相关实验的教学现状,设计了ATRP法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综合实验.实验内容包括单体的提纯、催化剂溶液的制备、聚合物的合成以及反应产物的分离等.测试表征包括采用核磁共振光谱监测聚合反应进程,尺寸排阻色谱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以及分子量分布宽度.通过锻炼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加强学生对高分子表征的掌握,同时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ATRP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021年06期 v.41;No.189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 废弃咖啡渣提取液对丝织物防紫外线性能的研究

    金佳瑞;

    为提高商业废弃咖啡渣的利用率,以废弃咖啡渣为原材料,分别研究不同溶剂对咖啡渣天然染液提取的效果;通过改变染液的pH酸碱度、染色温度、以及染色时间确定最优的真丝织物染色工艺.采用前媒染方法,研究不同媒染剂对真丝织物染色特征值的影响,探究经过染色前后真丝织物抗紫外线性能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乙酸、NaOH、Na_2CO_3的加入会提高染料的提取效率并产生明显的深色效应;染色温度70℃,溶液pH酸碱度5.5,染色时间60 min是获得真丝织物理想的染色效果的最佳工艺;绿矾媒染剂的使用会使染色丝织物的颜色更深,织物防紫外线系数UPF值大幅提高,抗紫外线性能提升,染色丝织物的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均达到服用标准.

    2021年06期 v.41;No.189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生命科学

  • 泰国斗鱼酪氨酸羟化酶基因cDN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马细兰;林志远;蓝筱敏;肖博怡;崔语;

    泰国斗鱼(Betta splendens)雄性天生好斗,适合作为鱼类好斗性研究的模型生物.首先通过RT-PCR从泰国斗鱼的全脑中克隆并鉴定出酪氨酸羟化酶基因(tyrosine hydroxylase gene,th)的部分cDNA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然后通过镜像斗争法和配对斗争法观察泰国斗鱼的打斗行为,最后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比较其在斗争前、后及优、劣势个体间th的mRNA表达差异.克隆获得了261 bp泰国斗鱼th部分核苷酸序列,编码86个氨基酸;氨基酸同源性显示,泰国斗鱼th与同为鲈形目、攀鲈亚目龟壳攀鲈(Anabas testudineus)的同源性最高为98.82%,遗传距离最小,为0.141 68;而与爬行纲、有鳞目的鬓狮蜥(Pogona vitticeps)遗传距离最大,为0.371 19;与泰国斗鱼th的亲缘关系由近至远分别为鱼纲、哺乳纲、鸟纲和爬行纲.行为学观察显示,镜子放入烧杯后,斗鱼立即表现出张鳃、咬镜、撞镜等好斗性行为;配对斗争更为剧烈,两鱼相互撕咬、撞击、追逐,直止分出胜负.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th在优势个体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劣势个体;经配对斗争或镜像斗争后的个体其th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斗争前个体,由此推测泰国斗鱼th可能与其好斗性正相关.

    2021年06期 v.41;No.189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9K]
  • 夹竹桃科观赏植物在惠州城市公园中的应用调查

    刘舒;彭蓉;

    夹竹桃科植物种类繁多,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植物景观配置中.以惠州城区内16个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应用实地调研法,调查分析了各公园中夹竹桃科植物的种类、配置方式、观赏特点和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夹竹桃科植物在惠州城市公园中应用的种类较少,共6属10种,其中应用频度较高的为鸡蛋花属、夹竹桃属和鸡骨常山属,植物配置形式较为单一.夹竹桃科植物虽大都有毒,但其观赏效果不错,建议在考虑做好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增加夹竹桃科植物的应用种类,同时也丰富配置形式,增加植物景观的多样性.

    2021年06期 v.41;No.189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地理·旅游

  • 粤港澳大湾区地表温度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吴波;颜东明;

    基于MOD11A2地表温度数据,采用地理探测器对粤港澳大湾区地表温度分布差异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构建地表温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多元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所选取的6个因子均对地表温度空间格局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不透水面密度、植被覆盖度和DEM的解释力较高,POI密度和人口密度次之,水体密度最弱.通过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拟合模型的精度与实际地表温度相比平均绝对误差为1.22℃(夏季)、0.753℃(冬季)和0.767℃(全年),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大湾区地表温度分布情况.影响地表温度分布的因素众多,通过科学分析各因子对地表温度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2021年06期 v.41;No.189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2K]
  • 基于GPS轨迹数据的旅行者时空行为分析

    黄秋华;邱弘逸;

    以深圳市梧桐山景区为研究对象,在两步路平台上收集旅行者发布的旅行轨迹,通过编写爬虫程序实现对轨迹数据的爬取,使用Python以及相关时空挖掘算法对轨迹数据进行挖掘,并运用核密度分析方法,研究旅行者在梧桐山旅行时的兴趣点和行为轨迹的空间集聚现象.结果表明:梧桐山客流量受季节性影响程度较低,旅行者更倾向于选择已开发成熟的路线作为登山路线,梧桐山的热点景区集中在大梧桐和小梧桐山顶附近.

    2021年06期 v.41;No.189 64-6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7K]

数学·信息科学

  • 超空间上的MCM,K-MCM空间和函数插入

    胡星宇;肖经渊;彭良雪;

    在超拓扑空间中引入C-MCM空间和C-K-MCM空间的概念,通过刻画C-MCM空间和C-K-MCM空间,最后研究这些空间和函数插入之间的关系.

    2021年06期 v.41;No.189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 基于改进LSTMs模型的区域中长期气温预测方法研究

    杨乐;马驰;胡辉;黄冬;

    结合残差网络阶跃连接的优点,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LSTM)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BiLSTM),提出了对区域中长期气温预测准确率较高的DeepLSTMs网络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哈尔滨2007-2018年逐时气象资料进行降维,得到温度预测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气象要素进行预处理和重构,并结合DeepLSTMs网络模型对哈尔滨市中长期气温进行了大量的预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DeepLSTMs网络模型对该地区中长期气温的预测精度高于比较所用方法.

    2021年06期 v.41;No.189 75-79+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 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支付欺诈交易动态识别模型的构建

    熊传文;

    通过抓取网络支付数据包,提取网络交易信息链特征,采用迭代算法搭建网络支付交易多分类器,实现数据分类,并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网络支付欺诈交易动态识别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动态识别模型进行网络支付欺诈交易所需时间为12.71 s,传统动态识别所需识别时间为22.63 s,与传统动态识别模型相比,动态识别模型更能节省时间成本,提高了网络支付欺诈交易识别效率.

    2021年06期 v.41;No.189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 基于Virtools的模具拆装教学虚拟实训室的研究与开发

    彭红莲;赵矿军;

    模具拆装虚拟实训室的出现以及应用,为现代制造业指明了综合实践的发展方向,是对传统实验模式的一种完善和补充.基于Virtools的模具拆装教学虚拟实训室进行研究与开发:首先,对模具拆装教学虚拟实训室的设计思路分析,通过模具拆装虚拟实训场景编辑,数据库以及交互脚本设计,并利用Virtools中Boolean运算构建实训室模型.最后,通过GetCell图化实训单元实现虚拟实训室的开发.通过实例分析得出:在不同的虚拟序列区域中,得出的实测负载结果随着序列响应值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表明模具拆装教学虚拟实训室的综合应用效果有所提升,效果更佳,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2021年06期 v.41;No.189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体育

  • 体育专业篮球裁判培训与实践的调查研究——以惠州学院为例

    汪浩;黄道威;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惠州学院体育专业2017-2020级学生篮球裁判员培训实践开展的情况进行调查探究.结果表明:高校学生篮球裁判的水平是高校篮球专业教学效果的重要体现,传统单一的培养方法,已无法适应社会对篮球裁判专业人才的要求.为适应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水平的篮球裁判员,需要对体育专业篮球裁判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建议:成立篮球裁判协会,固定篮球裁判学习的课时数,聘请专业教师指导各级篮球裁判员的培训,激励学生考取裁判证,促进学校篮球裁判培训实践规范化、系统化.

    2021年06期 v.41;No.189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 河网稠密及溺亡多发地区中小学水上救生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纪纲;于龙涛;刘国钊;魏丽香;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总结了前期水上救生课题研究成果.从课程的必要性、理论依据等方面分析研究了中、小学水上救生课程的开发,内容包括:中小学水上救生的三个等级标准,授课教师考核标准,课程安全保障体系和课程组织模式等标准化课程开发.水上救生课程具体实施中遇到的难点包括政策支持、安全保障体系、硬件设施等.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通过逐步落实水上救生课,最终建成独立系统的一门安全保障课程.

    2021年06期 v.41;No.189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 全程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地方性院校卓越体育专业人才的创新研究

    李金焕;

    通过文献资料、访谈、实验等研究方法,对全程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地方性院校卓越体育人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全程本科生导师制是对人才培养的有益补充,它的实施形成了多角度育人的工作格局,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学业成绩明显提高,科研与创新能力日益增强,自信心和班级凝聚力逐步增加,可以为其他地方院校推广全程导师制提供一些参考.

    2021年06期 v.41;No.189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 SPOC课程教学模式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中的应用——以健身瑜伽为例

    李光;孙爱华;

    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有关SPOC课程教学实践案例进行研究与分析,为建构健身瑜伽SPOC课程教学模式提供依据,同时将该模式运用于健身瑜伽"拜日式"的课程中以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实验证明,通过"拜日式"SPOC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体育精神,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2021年06期 v.41;No.189 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3K]
  • 体育硕士案例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杨长建;周君华;苗成龙;郭敏;

    深入探索体育硕士案例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提高体育硕士案例教学效果.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案例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问卷进行筛选并检验其信效度,确定影响体育硕士案例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学生、教师和案例3个方面(3个维度,共11个因素),且问卷中影响因素间的关联性较显著.研究证明,体育硕士案例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共有11个,主要包括案例的质量、学生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态度等,根据这11个影响因素来改善体育硕士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效果,并提供参考性建议.

    2021年06期 v.41;No.189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教育·教学

  •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工科专业科研育人探索与实践

    龙达峰;黄近秋;孙俊丽;

    高校科研育人对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探讨科研育人内涵、构成要素,分析科研育人面临的困境,提出"双融合、四位一体"全方位科研育人模式,阐述了全方位科研育人模式内容、实施方法以及实践情况,结果表明,该模式有利于推动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工科专业内涵式发展.

    2021年06期 v.41;No.189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为例

    钦小平;魏晓慧;贺婷;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理论性和专业性强的特点.传统的线下授课模式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效果有限.因此,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理论学习的"时+空"限制,又为工程应用提供可行性的验证条件.教学效果考核评价方式也从单一化评价向多元评价、注重过程、个人与团队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转变.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打造成具有行业特色的"金课".

    2021年06期 v.41;No.189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 基于BIM技术的CMA建筑设计课程体系建构

    王祥雨;

    运用调查、观察和文献研究法,结合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现状,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对建筑设计课堂教学的介入,改革旧有教学模式,建立"认知─掌握─应用"(Cognitive-MasterApplication,CMA)课程目标体系:循序渐进、教学相长、跨学科交叉教学,从而培养出能够与大数据时代接轨的、符合新型工作模式的未来建筑师.

    2021年06期 v.41;No.189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 惠州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团队简介

    <正>惠州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广东省"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其中"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二级学科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现拥有广东省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离子加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惠州市智能绿色特种电源实验室等省市重点建设平台.学科团队立足我国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需求,形成了重离子加速器与先进控制技术、控制理论与信息处理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技术三个学科方向,研究力量雄厚,现有高级职称21人,硕士生导师15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

    2021年06期 v.41;No.189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