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称:惠州学院学报
创办日期: 1981
主管部门: 惠州学院
主办单位: 惠州学院
刊期:双月刊
电话: 0752-2529551
Email: xb@hzu.edu.cn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553/z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5934

惠州学院学报微信公众号


丰湖教育论坛:劳动教育专题

  • 劳动教育的现状及改进思路与优化路径研究

    胡娇;

    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决定了劳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形成家校共抓,全社会共育的格局。但在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劳动教育形成了省会优质学校、县城普通学校以及乡村学校的多层分化的自平衡系统。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突困的着力点在于变革劳动教育体系以打破当前的自平衡系统。劳动教育的治理与改进依赖通过去偏见、去执见、去己见的方式变革劳动教育价值观,降低对劳动结果的关注提升对青少年学生劳动过程的关注,通过补充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对劳动教育实施多层次、多样化评价。

    2022年01期 v.42;No.190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2K]
  • 新时代城镇中学生劳动教育与体育融合模式探索

    崔绍怀;潘李民;

    新时代城镇中学生劳动教育与体育融合模式有:在运动参与中培养自觉劳动能力;在运动技能习得中培养自主劳动能力;在体质健康发育中增强劳动体能,通过劳动实践奠定劳动素质基础;在心理健康发育中完善劳动素质。对人的全面发展和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22年01期 v.42;No.190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2K]
  • 劳动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郭银玲;田新山;

    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契合的必然逻辑,具体体现在二者的教育目标一致,教育内容互通,教育方式互补。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深入挖掘劳动教育素材,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形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教育主体示范作用。

    2022年01期 v.42;No.190 14-1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丰湖论法

  • 信用信息平台建设路径的实践与探索——以国家信用建设试点城市惠州为例

    臧博;

    信用信息平台是信用信息的重要载体,在信用信息归集和大数据应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惠州市作为国家首批信用试点建设城市,其经验表明,信用信息平台建设要在"政府主导、多方联动、社会共建"模式下,以完善信用制度为引领,建立统一化信用信息目录,健全全国统一的互联互通数字平台,探索创新"多元化"信用信息平台使用功能。

    2022年01期 v.42;No.190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 ICSID仲裁制度商事化设计的路径依赖

    王桂玲;

    ICSID仲裁是国际投资治理中重要的争端解决机制。路径依赖理论为厘清ICSID仲裁的商事化设计提供了理论视角。作为单一的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ICSID公约》是在二战后大规模国有化运动、投资者母国与东道国矛盾激化背景下,各国政府间和国际组织在经历多次多边投资立法失败情形下创设的。世界银行倡导的《ICSID公约》是对早期国际投资商事仲裁实践的总结,是此前历史演化过程中传承下来的国际争端解决方式。ICSID仲裁的商事化制度设计虽然并非最优,但在时间序列上占据优势,并在国际投资治理中与其他商事仲裁机构实现"协调效应"以及投资者、国家的"适应性预期",强化了ICSID仲裁商事化的特质。

    2022年01期 v.42;No.190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惠州研究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城市社区应对策略及反思——基于惠州学府社区的调查

    王秋花;郑洁姗;林彦;

    网格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在我国城市社区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应对诸如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城市社区将基层党建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在创新"条块结合"立体网格、完善"三工协同、五方联动"治理机制、激活"线上+线下"联动效应基础上,重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激发党员引领示范效应,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宝贵的地方经验。但也存在网格工作偏行政化、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网格员专业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基于惠州学府社区的调研,认为转变网格工作管控思维,完善信息公开平台,引入专业力量参与治理,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是提高城市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有效路径。

    2022年01期 v.42;No.190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4K]
  • 博罗方言动后“杯”的时体意义

    刘金虹;

    普通话中附着于动词之后的助词"了"在博罗方言中对应着"杯"。基于核心谓词情状类型区分的方法,描写和分析博罗方言动后"杯"起到的不同时体标记作用:与完成、成就这两类有界动词连用时,起到强完整体标记作用;与活动动词连用起到完成体标记作用;与状态动词连用起到实现-延续的标记作用。分析博罗方言动后"杯"的时体意义具有类型学意义,也给普通话动后"了"的时体功能的探讨一定的启示。

    2022年01期 v.42;No.190 38-4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9K]

课程思政

  •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获得感提升策略研究

    马云霞;龙燕;

    随着党和国家对思政课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日益突出强调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的实际获得和主观感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入校学习的第一门思政课,需要从理论知识的收获感、个人情感的愉悦感、思想价值的认同感、行为展示的参与感四个维度把握学生课程学习获得感的内涵,着重从教学内容、教学的思想性和价值性、信息技术赋能教学、创新教学实践等四个方面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改善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和态度,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2022年01期 v.42;No.190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5K]
  • 思政元素融入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探索——以《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课程为例

    蔡楚君;

    《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课程改革是以思想政治与专业教育协同融合为目标,将装饰材料生产和应用的规则方法、环境装饰的社会需求、施工工艺的传统职业技能和严谨态度作为思想政治元素融入教学活动。课程思政隐入项目式学习(PBL),以"四个自信"为遴选目标框架,将社会的思考和行业的需求凝练成思政因素,结合课程知识点构建课程思政核心因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结合专业特性,强调学生主体作用,最终达到育人成效。

    2022年01期 v.42;No.190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8K]

历史·社会

  • 郭嵩焘研究二题——从奏折、片“自记”谈起

    成晓军;

    郭嵩焘抚粤期间与两任总督毛鸿宾、瑞麟的矛盾冲突无法调和,直接责任主要在于总督,深层根源在于督、抚同城体制存在弊端。郭嵩焘的"循理外交"观,来源于对中西方实情对比后作出的抉择,来源于对国际公法了解认同后的具体运用,从对外交涉途径发挥了抵御外侮的作用。

    2022年01期 v.42;No.190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 1910年云南盐斤加价案与清末民主政体建设实践

    崔继来;刘廷傲;

    宣统二年,云贵总督李经曦与云南咨议局就云南盐斤加价问题产生纠纷,无法解决,上诉至朝廷后引发资政院与军机处的数次交锋,讨论的内容渐渐超出盐斤加价案本身,触及到设立责任内阁这一重要的民主议题。最终,责令李经曦取消盐斤加价的议案在数番波折后出炉,但弹劾军机大臣,敦促清廷设立责任内阁的奏折却被留中,资政院为民主政体建设做出的种种努力不久后便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而化为泡影。就近代中国民主政体建设的整体进程来看,资政院与军机处就盐斤加价等相关议题的讨论是难能可贵的民主政体建设实践,资政院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并能和诸多国民一起迫使军机处做出让步,是近代中国民主政体建设中的重要事件,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2022年01期 v.42;No.190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9K]
  • 宋代的劝农教农活动管窥——以真德秀《劝农文》为中心

    徐姣;

    宋代劝农政策在前代基础上形成定制,中央表现为劝农令和农书的颁行,在地方则是劝农文的颁布与传播。在南宋理学大兴的背景下,劝农文书写也受此学术风气的影响。真德秀作为朱熹之后重要的理学大家,其劝农文既包含以促进农事生产为核心的农业技术和经验,也具有以风俗教化为目的的理学道德秩序内容,反映了承袭朱熹劝农文内容的特质。尽管劝农文的实际作用有限,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农业新技术的传播途径,在思想教化上也具有积极意义。

    2022年01期 v.42;No.190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7K]
  • 特质焦虑调节情绪预期的性别差异

    金艳;

    为了比较高低特质焦虑者在不同情绪预期条件的性别差异,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在400名大学生中筛选出33名高特质焦虑者和36名低特质焦虑者完成连续操作情绪预期任务。研究结果显示,高特质焦虑者在预期一致情境下存在显著的效价差异,而在不一致情境下无显著差异;在正性预期不一致的情境下,低特质焦虑者对不可预测的负性图片预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此结果说明女性低特质焦虑者对不可预测的负性刺激具有更大的敏感。

    2022年01期 v.42;No.190 75-7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3K]

文学·语言

  • 王学左派对晚明艺术精神的影响论略

    梁愿;

    中国艺术一直重视生命精神。与传统艺术所追求的指向宇宙整体的天人合一的生命精神不同,晚明艺术所追求的生命精神是指向当下个体的。晚明艺术之所以形成这样一种偏离传统美学的个体生命精神,与王学左派的濡染作用有密切关系。由于王学左派的影响,晚明性灵说阐述了一种性情并育的观点,这使得晚明艺术对"情"的态度与传统美学有所不同。而且,受王学左派"不须防检"的工夫论所启发,晚明艺术置传统法度于不顾,而一味讲求以无法为法。此外,晚明艺术的通俗转向,亦与王学左派的世俗化紧密相关。

    2022年01期 v.42;No.190 8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 佛陀“相好”与六朝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审美

    徐世民;

    佛陀"相好"是佛经中对佛陀非凡形貌的描述,在佛经中具有重要地位。自汉译佛经开始以来即广泛流行,其具有的唯美化和女性化特征对六朝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描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六朝诗歌中的以"月"喻眉,小说《汉宫春色》中全面的"相好化"描写,以及六朝"丑妇"文学的兴起,都与"相好"有着深刻的关系。乃至一些作品中似显似隐性的用语也与"相好"有关。这种影响一方面与六朝"文学自觉""声色大开"观念同步,另一方面对古代文学中相关作品的年代断限有特殊意义。

    2022年01期 v.42;No.190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9K]
  • 浅论薛昂夫对苏轼的接受与创变

    马瑜理;

    薛昂夫,畏兀儿人,虽出身西戎贵胄,在元代多元文化融合的背景下深受汉文化濡染,承祧苏轼,并以苏轼自况。从文学创作到处世态度、生命哲思等方面无不模范苏轼。其散曲创作檃括苏轼诗词及意境,能翻出新意,浑然天成。以词为曲,拓展曲境,在散曲雅化的进程中发挥独特作用。薛昂夫从苏轼超脱现实、安时处顺的人生智慧获得启发,在仕与隐的矛盾中寻求精神归隐之路,并在日常生活、自然山水中提炼出人生哲思。这些都是薛昂夫积极接受苏轼并有所创变的结果。

    2022年01期 v.42;No.190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0K]
  • 口译笔记在汉日交替传译中对译语产出质量的影响研究

    曹新宇;

    口译笔记作为交替传译的重要技巧,其重要作用不可忽视。结合Gile的认知负荷理论,以安徽某高校12名日语专业四年级本科生(日语口译初学者)为研究对象,探究日语口译的笔记内容在交替传译时与产出质量的关系、实验结果和相关分析表明:关键词记录与译语产出质量成正比;清晰的逻辑层次能够帮助译者更好地把握全文的方向和大意;而个性化符号的使用可以减少记笔记的负荷,帮助提高译语产出质量。基于以上结果,进而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口译笔记的辅助功能提高译文的产出质量。

    2022年01期 v.42;No.190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1K]

经济与管理

  • 农村建设用地供给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困局”与“破局”

    李永安;张旭文;

    通过市场机制,农村建设用地对接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土地需求,对于激活农村土地资源的价值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以及降低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土地成本,使保障性住房归于中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可负担得起"的定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实操作起来面临国家对农村集体主体土地权益的消解、集体绑死农村不动产、保障房对地理空间的要求等三重困局。为此要从体制机制上的深层次改革去"破局",形成政府、保障房主体和农民"三赢"局面。

    2022年01期 v.42;No.190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背景下农村网络发展模式与路径

    王贤文;TAN Meifang;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和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基于数字鸿沟的认识与数字乡村建设的要求,提出我国农村互联网存在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两种模式:前者致力农村网络接入鸿沟的解决,强调网络设施的物理到位;后者聚焦农村网络使用鸿沟的缩小,注重农民"绿色"与"金色"网络行为的养成。提升农民网络素养,实现农村网络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是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和培育信息时代新农民的内在要求。开展"在村化"网络素养教育,构建协同的教育支持体系,是培养数字时代"新农民"和农村网络内涵式发展的路径。

    2022年01期 v.42;No.190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教学研究

  • 基于云平台的翻译教学师生合作评价模式设计与实践——以《英汉/汉英笔译》课程为例

    郭晓琳;何高大;

    为了解决翻译教学中及时反馈等核心问题,将云平台与师生合作评价相结合,构建基于云平台的翻译教学师生合作评价模式。以核心翻译课程《英汉/汉英笔译》为例,通过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汉/汉英笔译》课程中实施多轮师生共评,验证该模式能够有效应对翻译教学中难以及时有效评价的难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成绩和水平,提高学生翻译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学生对翻译学习的投入和主动性更大。该评价模式可推广至其他翻译类课程中,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翻译教学评价模式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22年01期 v.42;No.190 116-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5K]
  • 双向文化导入法与项目教学法在日语教学中的结合应用——以基础日语教学为例

    董圣洁;

    传统的基础日语教学在学习内容上出现文化教学失衡和中国文化"缺位"的现象,在学习现状上存在大部分学生学习动力弱、实践能力差等问题,传统教学法已无法满足当前跨文化交际日语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双向文化导入法与项目教学法各自的优点,认为在日语教学过程中两者具有相结合的必要性,应拓宽教学认知的边界,打破课程和教师的界限,通过因材施教与分层实施、深化拓展与巩固提升,使两种教学法在基础日语教学中有效结合,培养"中日贯通"的高素质人才。

    2022年01期 v.42;No.190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5K]

  • 稿约

    <正>《惠州学院学报》是惠州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为文理合刊,逢双月月末出版,其中第1、2、4、5期刊发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文章,第3、6期刊发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文章。社会科学领域涉及哲学、文学、语言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音乐、美术及图书情报等;自然科学则涵盖数学、物理学、信息科学、电子工程学、化学与化工、生命科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地理、服装、体育学等。设有"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研究、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惠州研究、东江文化研究、丰湖论法、丰湖教育论坛、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特色栏目。现将2022年选稿用稿要求简述如下:

    2022年01期 v.42;No.190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