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称:惠州学院学报
创办日期: 1981
主管部门: 惠州学院
主办单位: 惠州学院
刊期:双月刊
电话: 0752-2529551
Email: xb@hzu.edu.cn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553/z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5934

惠州学院学报微信公众号


创意写作理论前沿

  • 疗愈写作研究述评

    葛红兵;李枭银;

    疗愈写作是以“写作治疗”为方法的创意实践活动,它以人的自我和解为追求,助力每一个体走向美好生活。梳理2010年至2020年世界疗愈写作重要研究成果可见,英语世界中的疗愈写作研究已慢慢从心理学范畴中的“写作治疗”走向“创意写作”,得到愈来愈系统化的研究。中国的疗愈写作发展后发于欧美,但近十年的学术译介与本土实践也逐渐呈现出“后发优势”的可能性。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创意写作学的中国化发展为疗愈写作中国学派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突破传统文科“从话语到话语”的内循环学术生产机制、强调“理论与实践”双循环模式,是中国疗愈写作学建设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2022年02期 v.42;No.191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 关注中国原创生态、建构写作产业话语体系——近十年中国的创意写作产业研究述评

    刘庄婉婷;

    创意写作产业正蓬勃发展,创意写作产业研究也如火如荼。近十年来创意写作产业研究大致可分为创意写作产业理论及产业链研究,创意写作产业从业者与消费者研究,创意写作产业企业、平台研究三大领域。现有研究存在跨学科交叉、多视角、聚焦热点,既为产业出谋划策又立足产业对资本进行批判的特点,也存在缺乏理论研究,研究不够深入,方法不够科学,缺乏量化数据支撑等问题。未来创意写作产业研究应该以创意写作学为本位,结合经济学等其他学科,建立独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未来研究应深入实践、走上一线,通过建立计量模型拓展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为创意写作产业的创新性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2022年02期 v.42;No.191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 创意写作活动研究方向的确立和发展——活动管理视角的创意写作研究述评(2015-2021)

    赵天琥;

    中国创意写作学科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其中“创意写作活动管理研究”成绩斐然,是不得忽视的领域。从高等教育系统、基础教育系统和社会系统三个层面出发,在活动管理的视角下回顾中国创意写作活动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现有的创意写作活动研究缺乏整体性的视角,系统化与科学化程度不足,对新兴创意写作活动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未来,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创意写作活动研究应当完善工坊的分层机制、评价机制、反馈机制,基础教育系统中的创意写作活动研究应当结合学生发展阶段设计创意写作课程,社会系统中的创意写作活动研究应当构建创意写作教师能力评估体系,促进创意写作学科的科学化、系统化以及社会化。

    2022年02期 v.42;No.191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高校育人研究专题

  • 全媒体时代高校传媒育人创新研究

    蒋炜;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随着教育关于“十大育人体系”的不断细化,高校各项育人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新媒体的发展,给传播环境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高校传媒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应从自身特有的个性出发,通过创新理念,创新平台,创新手法,探寻高校传媒融合发展的路径,以充分发挥高校传媒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

    2022年02期 v.42;No.191 20-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 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实践探究——以惠州学院为例

    金伟;陈德玺;杨智圆;

    “文化育人”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启动这项工作以来,理论界和各级各类校园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从逻辑层面进行清理并形成具有示范性参考模式的并不多。加强文化育人,惠州学院从校园景观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等三个重要维度系统化推进,对文化育人“塑形”“提质”“铸魂”,具有较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2022年02期 v.42;No.191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 新时代地方高校美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实施路径

    杨清莹;

    地方特色美育资源蕴含丰富的育人内容,此类资源作用的有效发挥,能更高效地完成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使高校思政教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但在当前环境下,地方高校落实“以美立德”、展现美育的育人价值,仍面临育人资源挖掘不充分、育人时代性不突出、育人方式缺乏创新及教师育人能力不足等问题。所以,地方高校应深化与地方特色文化机构的合作,深挖美育资源中蕴含的育人资源,创新美育内容和形式,提升美育教育者的育人能力,促使美育育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发挥美育资源育人作用,展现其育人价值。

    2022年02期 v.42;No.191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党建育人工作路径探索

    李国峰;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党建工作与其协同育人具有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当前,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管理缺乏规范性、内容缺乏科学性、思路缺乏创新性、队伍缺乏联动性的现实困境,需从管理制度、管理思路、管理队伍以及管理内容等方面入手提出解决方案,为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2年02期 v.42;No.191 34-3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丰湖教育论坛

  • 蔡澄清点拨教学法的形成、特色与评价

    章朋;

    蔡澄清从乡村私塾走向中学语文名师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考验,最终通过四个时期的探索,形成了系统的“点拨教学法”。这一新的教学方法的诞生并不是无源之水,而是在中国传统教学模式的摸索中总结出来的。在此基础上,蔡澄清不断钻研,逐渐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丰富拓宽,系统地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形成了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可操作性、灵活性与开放性并重的语文教学理论。

    2022年02期 v.42;No.191 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6K]
  • 学前语言领域集体教学教师应答行为研究——基于新手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对比

    任秀琼;黄碧玲;

    基于14节语言教学活动视频,探讨学前语言领域集体教学新手教师与优秀教师的应答行为差异。相比新手教师,优秀教师在集体教学中有多样化且更高品质的应答行为,能关注更大范围的应答对象并伴有更积极的应答情感。在专业化成长过程中,新手教师应以优秀教师应答行为为对照,关注自身应答能力的培养,使自己获得更快的专业成长。

    2022年02期 v.42;No.191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 故事叙说取向下的幼儿园课程建构

    吴钢;李辉辉;

    故事叙说取向在课程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故事叙说取向下的后现代故事观指出课程具有叙说的性质,课程就是不断地创造故事。教师要积极参与师生故事的形成,说、听彼此的故事,从各自的生活中学习,让故事成为建构知识的方式。同时教师要看到故事中的故事,并且要学会在故事中衍生领导和领导中创造故事。因此,借助故事叙说取向下的后现代故事观建构幼儿园课程,供相关研究者及实务工作者参考。

    2022年02期 v.42;No.191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 幼儿园体育游戏实施现状调查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王晓芬;蒋盈;刘靓;

    为了解福建省幼儿园体育游戏实施现状,提升幼儿园体育游戏质量,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抽取福建省979名幼儿教师作为被试,运用《福建省幼儿园体育游戏实施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福建省幼儿园重视户外体育游戏场地环境安全,但场地布局和开发不足;设备器材数量相对充足,但固定性器械的种类单一;体育游戏运动内容较丰富,但统整动作的内容项目开发不足;体育游戏组织实施的时间保障较好,但幼儿动作发展成效不足。差异分析结果发现,幼儿园体育游戏实施受幼儿园所在位置、性质、等级和规模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建议编制教材和设立资源共享平台;着眼场地整体空间规划,拓展多样化体育游戏器材;发挥示范园带头作用,建立园所间合作帮扶机制;建立多元化师资培养方式,提升幼儿教师体育游戏教学能力。

    2022年02期 v.42;No.191 5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东江文化研究

  • 大型交响音诗画《红色东江颂》的创作特色分析

    周宁波;

    大型原创交响音诗画《红色东江颂》的东江流域红色文化特点鲜明,创作技巧成熟,是惠州市为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献礼的重要作品。从作品的文本结构、旋律语言、合唱编配手法、调式调性、乐队编配等方面对《红色东江颂》进行创作特色分析,探索主创团队在音乐创作中如何将东江流域红色文化与西方作曲手法相融合的理念与技巧,旨在为东江流域红色文化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2022年02期 v.42;No.191 66-7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9K]
  • 惠阳皆歌风格特征的形成与发展浅析

    杜闻溪;

    惠阳皆歌是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地区客家山歌民间艺术演唱形式的一种,这种地区性的演唱方式一方面在内容上展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成为人们记录生活的一种载体;另一方面惠阳皆歌多种多样的演唱方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词曲写作规律和演唱习惯,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文化特征,成为惠州地区民歌文化的代表。

    2022年02期 v.42;No.191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传媒·社会学

  • 新冠疫情中基于KAP模型的健康传播舆情引导研究

    袁星洁;彭桦;

    基于健康传播经典样式的KAP模型分析,新冠疫情中健康传播舆情引导困境的内在机理可以归因为信息焦虑下健康知识的碎片化汲取“、回音室效应”下公众认知的情绪化主导及群体感染下集体行为的负面化扩散等。其表征主要体现在“信息疫情”的暴发与“双重鸿沟”的加剧、社会流瀑效应的形成与群体极化的上演及新闻专业主义的迷失与二次伤害的产生等。并由此提出发挥专业领域“意见领袖”主导作用,完善舆情引导数字反哺机制;防止负面、极端舆论漩涡扩散,共建舆情引导治理共同体;形成规范行为空间,确立舆情引导核心方式等对策措施,对新媒介生态下健康传播舆情引导赋予新的动能,为赢得疫情防控的胜利提供舆论支撑。

    2022年02期 v.42;No.191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 乡村振兴背景下短视频+农村闲置房营销传播研究

    沈天舒;洪春华;

    在乡村振兴重点从集中力量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闲置房问题依然是“三农”问题的热点、难点。近些年随着相关政策、法律不断完善,短视频+农村闲置房营销传播成为乡村传播的新亮点。从短视频+农村闲置房营销传播现状和短视频+农村闲置房营销传播展望等方面,针对存在问题,重点探究短视频+如何在政策和法律法规允许的框架下,依靠基层组织,做准信息发布,做活信息表现,对做好短视频+农村闲置房营销传播,促进乡村振兴具有现实价值。

    2022年02期 v.42;No.191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 吴鼎昌经营新记《大公报》的动机与影响

    李科;

    吴鼎昌作为新记《大公报》的“三驾马车”之一,其办报动机与影响是多重的。在经济上试图占据舆论阵地服务银行经营业务;在政治上希望搭建政治沟通平台藉由重返仕途;在理想上希冀营造一个论政场域抒发文人报国情怀。吴鼎昌把新记《大公报》当作事业来经营,付诸了自己的资源、才华、精力,提供了办报思想、经营策略、价值追求,对该报发展影响深远。

    2022年02期 v.42;No.191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
  •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探索

    张菊梅;曾钰莹;张洽;邹晓倩;陈梓暖;

    各地社区通过不断探索,逐步形成需求导向型、宗族文化拓展型、特色资源主导型三大类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模式。这些实践探索都呈现出供给主体多元合作、供给内容交叉融合、供给方式灵活多样的特征。但同时,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在服务需求识别、服务应用、服务管理、服务评价等环节存在不足。要实现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应树立协同、合作、需求导向的理念,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自媒体、新媒体平台等,做到服务需求的精准识别、服务应用的精准供给、高效率跨时空的精准管理和过程结果全覆盖的精准评价。

    2022年02期 v.42;No.191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文学·语言

  • 论苏轼尺牍中的温情与雅趣

    谢蒙杰;

    苏轼的尺牍展示了他真实的生活面貌和情感表达,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于人,他在字里行间传递着温情:无时无刻牵挂兄弟,妥帖地祝贺与安慰亲友,尽心带给他人快乐,竭尽所能予人帮助。于己,他在平淡甚至艰苦生活中始终保持着雅趣:醉心诗酒花茶,打造文人雅居,惯看山川风月,体味田园生活,热爱美食烹饪。这些温情与雅趣也是苏轼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02期 v.42;No.191 99-103+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 行动者网络视域下的翻译生成模式——以《撒哈拉的故事》英译为例

    赖春梅;蓝红军;

    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中“行动者”“网络”和“转译”三个核心概念以及转译的问题、兴趣、征召和动员四个阶段,考察《撒哈拉的故事》翻译网络中各行动者的联络,探究译者在该网络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译本的翻译生成模式。研究发现,有着多重身份的傅麦既是翻译项目的发起人,又是召集其他行动者联盟的主要行动者,译者的主体性既得到了有效发挥,又受制于其他行动者。由此总结出译本的“译者+”翻译生成模式以及该模式的制约性、合作性和社会性特征。采用行动者网络理论自下而上追溯翻译网络,能够揭示翻译生产过程的整体面貌;而自上而下聚焦于译者,则能更深入地剖析译者的作用和译本的翻译生成模式。

    2022年02期 v.42;No.191 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
  • 佛山古村落文化的翻译策略与国际推广

    陈婵英;

    历史悠久的古村落承载着古老的文化传统,蕴含着丰富深邃的历史文化信息,加强其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可以推动中华文化在国际上发扬光大。实现古村落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手段是翻译,但古村落文化包含丰富的地方文化元素,与目的语文化形成鲜明反差,是翻译的难点。以佛山古村落文化为例,从文化的异质性角度出发,采用基础策略、辅助策略、增强策略和借代策略等方式,探索古村落文化文本的翻译策略,进而提出古村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的路径。

    2022年02期 v.42;No.191 11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教学研究

  • 人工智能时代外语教育教学评价与考核创新

    胡立;张放平;

    为激发学生开展语言交际的“向学力”,实现由“表层学习”向“深度学习”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转变,在深入分析人工智能时代外语教育教学评价与考核的应然之态与实然之状的基础上,剖析其现实之因,并从如何利用“人机合作”实现“以评促学”、注重输入输出能力的平衡,实现“以评导学”、给予教师课程权利,实现“以评督学”三个层面提出人工智能时代外语教育教学评价与考核创新的未来之道。

    2022年02期 v.42;No.191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 应用文写作教学:困境与出路——一项基于应用文实用语言角度的分析

    厉进伟;

    从应用文实用语言的角度认识应用文写作教学所处的困境,主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而问题背后实际蕴含着高校尚未建立严格要求学生写作训练的制度安排、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错位、缺乏对制作案例素材的激励机制等层面的原因,导致学生缺少通过写作实操训练提高应用文实用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应从构建写作训练制度安排、重新定位教学目标、训练学生掌握层次分析法、重构教学流程等方面,破解应用文写作教学所处的困境。

    2022年02期 v.42;No.191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