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称:惠州学院学报
创办日期: 1981
主管部门: 惠州学院
主办单位: 惠州学院
刊期:双月刊
电话: 0752-2529551
Email: xb@hzu.edu.cn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553/z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5934

惠州学院学报微信公众号


专题:儿童文学研究

  • 我国儿童文学教育的发展及其与理论研究互动的思考

    谭旭东;

    我国儿童文学虽然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却在学科建设之路上充满坎坷。由于学科建设发展受挫,儿童文学教育也处于弱势状态,且也直接影响了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目前,我国高校儿童文学课程的开设情况比较好,但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面临瓶颈,高校外的研究力量参与较少,其未来要发展,不但要走出实用目标,还要超越学科界限。

    2023年02期 v.43;No.197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1K]
  • 我国儿童文学教育的发展及其与理论研究互动的思考

    谭旭东;

    我国儿童文学虽然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却在学科建设之路上充满坎坷。由于学科建设发展受挫,儿童文学教育也处于弱势状态,且也直接影响了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目前,我国高校儿童文学课程的开设情况比较好,但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面临瓶颈,高校外的研究力量参与较少,其未来要发展,不但要走出实用目标,还要超越学科界限。

    2023年02期 v.43;No.197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1K]
  • 十七年时期儿童文学理论书籍出版状况、成因及影响分析

    张杏莲;

    十七年时期,作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第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时代”,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家和作品,同时也出版了许多具有开创意义的理论著作。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儿童文学理论在发展趋势、译介对象、出版中心、理论重点等方面都独具特色,这一切与十七年时期独特的政治、文化、社会背景密不可分,并对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2023年02期 v.43;No.197 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 十七年时期儿童文学理论书籍出版状况、成因及影响分析

    张杏莲;

    十七年时期,作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第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时代”,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家和作品,同时也出版了许多具有开创意义的理论著作。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儿童文学理论在发展趋势、译介对象、出版中心、理论重点等方面都独具特色,这一切与十七年时期独特的政治、文化、社会背景密不可分,并对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2023年02期 v.43;No.197 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 加拿大英语儿童文学发展轨迹及特点分析

    郭欣;张雯;

    加拿大英语儿童文学是世界英语儿童文学的重要一支,它从殖民时代开始逐渐发展,从传承英、美、法三国的文化和文学传统到创造本民族特色,再到多元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已取得突出成就。以加拿大的历史发展为背景,追溯加拿大英语儿童文学的发展轨迹,分析加拿大儿童文学的特点及其影响,可以发现:加拿大英语儿童文学以区域性、民族性、多元性的总体特征,对加拿大儿童加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塑造了加拿大儿童的集体记忆,培养了加拿大儿童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加深了加拿大儿童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2023年02期 v.43;No.197 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6K]
  • 加拿大英语儿童文学发展轨迹及特点分析

    郭欣;张雯;

    加拿大英语儿童文学是世界英语儿童文学的重要一支,它从殖民时代开始逐渐发展,从传承英、美、法三国的文化和文学传统到创造本民族特色,再到多元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已取得突出成就。以加拿大的历史发展为背景,追溯加拿大英语儿童文学的发展轨迹,分析加拿大儿童文学的特点及其影响,可以发现:加拿大英语儿童文学以区域性、民族性、多元性的总体特征,对加拿大儿童加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塑造了加拿大儿童的集体记忆,培养了加拿大儿童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加深了加拿大儿童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2023年02期 v.43;No.197 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6K]

东江文化研究

  • 近代惠州词人李绮青的词学思想研究

    王惠民;

    李绮青是清末民初广东地区极为重要的一个词人,其不仅创造出极富个性化的清迥绵丽、凄婉沉郁之词风,而且还提出一套门径广阔,尚性情、重寄托,追求典雅清致的词学思想。李氏词学思想的动态生成得益于多种因素的角力,词学交游及地域化词学传统赋予其根基,词坛思潮衍变、个人经历及文学客观实践间的交互影响又使得其持续衍变发展。而这种词学思想,不仅促进了李氏浑融多变的词作风格的形成,奠定了李氏的文学地位,而且还凭借其开拓性,汇入近代词学思想变革的潮流中。

    2023年02期 v.43;No.197 24-2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0K]
  • 近代惠州词人李绮青的词学思想研究

    王惠民;

    李绮青是清末民初广东地区极为重要的一个词人,其不仅创造出极富个性化的清迥绵丽、凄婉沉郁之词风,而且还提出一套门径广阔,尚性情、重寄托,追求典雅清致的词学思想。李氏词学思想的动态生成得益于多种因素的角力,词学交游及地域化词学传统赋予其根基,词坛思潮衍变、个人经历及文学客观实践间的交互影响又使得其持续衍变发展。而这种词学思想,不仅促进了李氏浑融多变的词作风格的形成,奠定了李氏的文学地位,而且还凭借其开拓性,汇入近代词学思想变革的潮流中。

    2023年02期 v.43;No.197 24-2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0K]
  • 苏轼荔枝诗词研究

    杨加加;李玲丽;

    宋代文学家苏轼文采斐然,在三千多首诗词作品当中,咏叹荔枝的诗词共计20首。作品中用典、比喻、拟人等手法层出不穷,含括着极其深厚的内蕴。苏轼一生虽屡遭贬谪,徘徊于入世和出世之间,但其积极乐观、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怀始终贯穿在荔枝诗词中,一生于逆境之中追求自在,于苦闷之中寻找趣味,于彷徨之中坚守理想。

    2023年02期 v.43;No.197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6K]
  • 苏轼荔枝诗词研究

    杨加加;李玲丽;

    宋代文学家苏轼文采斐然,在三千多首诗词作品当中,咏叹荔枝的诗词共计20首。作品中用典、比喻、拟人等手法层出不穷,含括着极其深厚的内蕴。苏轼一生虽屡遭贬谪,徘徊于入世和出世之间,但其积极乐观、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怀始终贯穿在荔枝诗词中,一生于逆境之中追求自在,于苦闷之中寻找趣味,于彷徨之中坚守理想。

    2023年02期 v.43;No.197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6K]
  • “惠州景观”到“东坡景观”之变迁及缘由

    臧菊妍;

    惠州原有的景观伴随着苏轼的到来愈加扬名。并且,在谪居的几年中,苏轼在惠州“首创”了一批人文景观,这些都成为后人经常游览的著名景点,“惠州景观”遂变为极具个人色彩的“东坡景观”。多重原因造成了此种转变:一是苏轼对惠州景观灵动的描述;二是世人对其“旷达”人格的追慕;三是后世对苏轼“不顾穷达,行仁利物”之济世精神的仰望,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2023年02期 v.43;No.197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3K]
  • “惠州景观”到“东坡景观”之变迁及缘由

    臧菊妍;

    惠州原有的景观伴随着苏轼的到来愈加扬名。并且,在谪居的几年中,苏轼在惠州“首创”了一批人文景观,这些都成为后人经常游览的著名景点,“惠州景观”遂变为极具个人色彩的“东坡景观”。多重原因造成了此种转变:一是苏轼对惠州景观灵动的描述;二是世人对其“旷达”人格的追慕;三是后世对苏轼“不顾穷达,行仁利物”之济世精神的仰望,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2023年02期 v.43;No.197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3K]

课程思政

  • 课程思政的分析维度、内涵阐释和体系建构——以惠州学院教育学类专业为例

    胡娇;陈伟;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路径之一。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重点在于培养“四有”好老师。通过对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维度的实证分析和内涵阐释,建构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逻辑体系,实现在师范生中对“四有”好老师的认知层面与行动层面的双向奔赴。

    2023年02期 v.43;No.197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6K]
  • 课程思政的分析维度、内涵阐释和体系建构——以惠州学院教育学类专业为例

    胡娇;陈伟;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路径之一。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重点在于培养“四有”好老师。通过对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维度的实证分析和内涵阐释,建构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逻辑体系,实现在师范生中对“四有”好老师的认知层面与行动层面的双向奔赴。

    2023年02期 v.43;No.197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6K]
  • 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研究

    陈国钦;郑文;陈益智;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高校各学科专业均具有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须大力挖掘以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通过探析并明确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要点与实施策略,有助于教育学类专业教师厘清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思路,提升课程思政实效,从而充分发挥教育学类专业育德、育人的功能。

    2023年02期 v.43;No.197 47-5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1K]
  • 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研究

    陈国钦;郑文;陈益智;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高校各学科专业均具有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须大力挖掘以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通过探析并明确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要点与实施策略,有助于教育学类专业教师厘清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思路,提升课程思政实效,从而充分发挥教育学类专业育德、育人的功能。

    2023年02期 v.43;No.197 47-5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1K]
  • 《小学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谢桂新;

    《小学教育学》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提升师范生理论素养、启迪师范生实践智慧、培养师范生专业情感、塑造师范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课程。根据《小学教育学》课程的知识特征和教学特征,其蕴含的思政元素主要可归于八大维度: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社会责任、法治意识、道德规范、教育情怀、教育思维、终身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调查分析、层层推进、教育叙事、案例教学、正反对比、作业分享、学思结合、比较分析等方式来挖掘和利用《小学教育学》课程思政元素,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动人动情、入脑入心,实现《小学教育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2023年02期 v.43;No.197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8K]
  • 《小学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谢桂新;

    《小学教育学》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提升师范生理论素养、启迪师范生实践智慧、培养师范生专业情感、塑造师范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课程。根据《小学教育学》课程的知识特征和教学特征,其蕴含的思政元素主要可归于八大维度: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社会责任、法治意识、道德规范、教育情怀、教育思维、终身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调查分析、层层推进、教育叙事、案例教学、正反对比、作业分享、学思结合、比较分析等方式来挖掘和利用《小学教育学》课程思政元素,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动人动情、入脑入心,实现《小学教育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2023年02期 v.43;No.197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8K]

编辑出版与传媒研究

  • 教育出版融合发展的现实思考与路径探索——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为例

    张子茜;

    在出版业迈上数字化轨道并探寻变革路径的进程中,融合发展的概念成为新风向。面对出版融合发展这一时代命题,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为代表的教育出版领域迅速且准确地把握住新媒体语境下出版行业的发展方向,从数字资源积累、平台建设、社群运营、个性化服务和智慧学习等多方面发力,形成“图书+资源+平台+社区+服务”一体化的产品研发格局。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该实践做法进行个案分析,以期助推教育出版的创新发展,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出版新业态。

    2023年02期 v.43;No.197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 教育出版融合发展的现实思考与路径探索——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为例

    张子茜;

    在出版业迈上数字化轨道并探寻变革路径的进程中,融合发展的概念成为新风向。面对出版融合发展这一时代命题,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为代表的教育出版领域迅速且准确地把握住新媒体语境下出版行业的发展方向,从数字资源积累、平台建设、社群运营、个性化服务和智慧学习等多方面发力,形成“图书+资源+平台+社区+服务”一体化的产品研发格局。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该实践做法进行个案分析,以期助推教育出版的创新发展,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出版新业态。

    2023年02期 v.43;No.197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 基于短视频的司法行政机关的普法形象构建与传播——以@阜阳普法为例

    严海艳;宣刚;方明旺;

    《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全民守法,改进创新普法工作,短视频已成为当前司法行政机关普法宣传的重要渠道。从内容生产、形式表达、信息发布等角度梳理了@阜阳普法的普法举措,从有正气、接地气、有活力三个维度探析@阜阳普法塑造的普法形象,认为司法行政机关理应明确“为民之所想”定位,解民之所需,迎民之所爱,如此才能适应时代要求,达到提升普法效果的目标。

    2023年02期 v.43;No.197 65-69+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3K]
  • 基于短视频的司法行政机关的普法形象构建与传播——以@阜阳普法为例

    严海艳;宣刚;方明旺;

    《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全民守法,改进创新普法工作,短视频已成为当前司法行政机关普法宣传的重要渠道。从内容生产、形式表达、信息发布等角度梳理了@阜阳普法的普法举措,从有正气、接地气、有活力三个维度探析@阜阳普法塑造的普法形象,认为司法行政机关理应明确“为民之所想”定位,解民之所需,迎民之所爱,如此才能适应时代要求,达到提升普法效果的目标。

    2023年02期 v.43;No.197 65-69+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3K]

文学

  • 韩愈《山石》诗编年系地考

    易莉慧;

    韩愈《山石》诗,一般认为作于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其所纪游处乃洛北惠林寺,此说首倡者为清人方世举。然而通行的方说不足构成确证,故方说提出前,乃至方说盛行后。历代学者对于此诗编年系地问题的意见多难统一,主要有“在徐独游时作”“去徐即洛时作”“居于洛阳时作”“南迁岭外时作”四种说法。根据此诗所描绘的岭南夏景,结合韩愈三次寓居岭南的经历及其排佛思想的消长,《山石》诗的创作时间应为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夏,作于贬所阳山县。

    2023年02期 v.43;No.197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5K]
  • 韩愈《山石》诗编年系地考

    易莉慧;

    韩愈《山石》诗,一般认为作于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其所纪游处乃洛北惠林寺,此说首倡者为清人方世举。然而通行的方说不足构成确证,故方说提出前,乃至方说盛行后。历代学者对于此诗编年系地问题的意见多难统一,主要有“在徐独游时作”“去徐即洛时作”“居于洛阳时作”“南迁岭外时作”四种说法。根据此诗所描绘的岭南夏景,结合韩愈三次寓居岭南的经历及其排佛思想的消长,《山石》诗的创作时间应为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夏,作于贬所阳山县。

    2023年02期 v.43;No.197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5K]
  • 论《鲁迅自选集》的编选智慧

    李明珠;

    《鲁迅自选集》作为鲁迅生前唯一亲自编选的文集,是鲁迅晚年审视自己创作的自画像。通过对鲁迅自选作品、序言、日记、书信等多维度的考察,发现鲁迅在编选《鲁迅自选集》时以读者为主体,充分考虑到阅读对象对文学的多元需求。其别出心裁的编选策略,不仅使选集具备了读者指示性的实用功能,还隐晦地流露出作家晚年的艺术品位及情感取向。这也使得《鲁迅自选集》成为鲁迅创作生涯中一部独具特色的文集,其所蕴含的价值,所展现出丰富的鲁迅形象,是研究鲁迅作品、鲁迅晚年思想的一个重要的补充。

    2023年02期 v.43;No.197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0K]
  • 论《鲁迅自选集》的编选智慧

    李明珠;

    《鲁迅自选集》作为鲁迅生前唯一亲自编选的文集,是鲁迅晚年审视自己创作的自画像。通过对鲁迅自选作品、序言、日记、书信等多维度的考察,发现鲁迅在编选《鲁迅自选集》时以读者为主体,充分考虑到阅读对象对文学的多元需求。其别出心裁的编选策略,不仅使选集具备了读者指示性的实用功能,还隐晦地流露出作家晚年的艺术品位及情感取向。这也使得《鲁迅自选集》成为鲁迅创作生涯中一部独具特色的文集,其所蕴含的价值,所展现出丰富的鲁迅形象,是研究鲁迅作品、鲁迅晚年思想的一个重要的补充。

    2023年02期 v.43;No.197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0K]
  • 浅论洪灵菲小说中的“青年”形象塑造

    吴怡;

    在洪灵菲的小说中,最突出、最常见的形象是“青年”。以洪灵菲的《流亡》三部曲为主,兼谈洪灵菲其他短篇小说,探讨“青年”的形象塑造、主体意识与精神困惑。“青年”形象具有革命倾向与文艺气质两个特点,前者表现为浓烈敏感的情感、对浊世的深刻体认,以及对未来理想化的想象;后者表现为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关注、对改变不满现状的渴念,以及饱含献身革命的风云之志。“青年”的形象塑造,一方面以“启蒙者”职任确认“青年”的主体意识,建立“青年”价值并找寻摆脱苦闷的可能;另一方面展露出“青年”的精神困惑,即“青年”的革命理想与现代自我常常处于对抗与交并之中。洪灵菲对“青年”形象的塑造和精神世界的剖露超越了文本的意义,一定程度上映现出作家的内心纠葛。

    2023年02期 v.43;No.197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3K]
  • 浅论洪灵菲小说中的“青年”形象塑造

    吴怡;

    在洪灵菲的小说中,最突出、最常见的形象是“青年”。以洪灵菲的《流亡》三部曲为主,兼谈洪灵菲其他短篇小说,探讨“青年”的形象塑造、主体意识与精神困惑。“青年”形象具有革命倾向与文艺气质两个特点,前者表现为浓烈敏感的情感、对浊世的深刻体认,以及对未来理想化的想象;后者表现为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关注、对改变不满现状的渴念,以及饱含献身革命的风云之志。“青年”的形象塑造,一方面以“启蒙者”职任确认“青年”的主体意识,建立“青年”价值并找寻摆脱苦闷的可能;另一方面展露出“青年”的精神困惑,即“青年”的革命理想与现代自我常常处于对抗与交并之中。洪灵菲对“青年”形象的塑造和精神世界的剖露超越了文本的意义,一定程度上映现出作家的内心纠葛。

    2023年02期 v.43;No.197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3K]

经济与管理

  • 新基建的有效供给探析——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防范

    张智楠;成蓬蓬;曾庆红;

    基础设施建设一直以来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而新基建是我国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的底层支撑与接续动力。新基建既有传统基建的基础属性,又具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独特新属性,其供给方式需要在传统基建的基础上予以借鉴调整。新基建背景下,面临着基于平台和技术的垄断、基础技术环节供给严重不足、信息安全风险不断、政府规制俘获等突出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问题。为此,应该强化互联互通的法制保障、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分层面协同供给模式、严控大数据滥用与泄露、改革公共规制体系。

    2023年02期 v.43;No.197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3K]
  • 新基建的有效供给探析——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防范

    张智楠;成蓬蓬;曾庆红;

    基础设施建设一直以来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而新基建是我国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的底层支撑与接续动力。新基建既有传统基建的基础属性,又具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独特新属性,其供给方式需要在传统基建的基础上予以借鉴调整。新基建背景下,面临着基于平台和技术的垄断、基础技术环节供给严重不足、信息安全风险不断、政府规制俘获等突出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问题。为此,应该强化互联互通的法制保障、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分层面协同供给模式、严控大数据滥用与泄露、改革公共规制体系。

    2023年02期 v.43;No.197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3K]
  • 体验营销对顾客购买意愿的影响——基于迪卡侬的实证研究

    郭萍;陈铮宇;项兰鸥;薛哲;

    如今,越来越多的体育用品零售商日益重视销售终端的体验营销。在众多商家中,迪卡侬门店的产品陈列逻辑、商店氛围营造、道具提供以及游戏互动较为出色。以迪卡侬的消费者为研究对象,借助S-O-R模型构建迪卡侬商城体验营销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的理论模型,探究迪卡侬商场体验营销如何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体验营销的五个维度均积极影响消费者体验价值;同时,感官、情感、关联、行动维度以及体验价值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显著,但思考维度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2023年02期 v.43;No.197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6K]
  • 体验营销对顾客购买意愿的影响——基于迪卡侬的实证研究

    郭萍;陈铮宇;项兰鸥;薛哲;

    如今,越来越多的体育用品零售商日益重视销售终端的体验营销。在众多商家中,迪卡侬门店的产品陈列逻辑、商店氛围营造、道具提供以及游戏互动较为出色。以迪卡侬的消费者为研究对象,借助S-O-R模型构建迪卡侬商城体验营销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的理论模型,探究迪卡侬商场体验营销如何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体验营销的五个维度均积极影响消费者体验价值;同时,感官、情感、关联、行动维度以及体验价值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显著,但思考维度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2023年02期 v.43;No.197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6K]

教育教学

  • 美国URA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芝加哥大学的经验与启示

    吕光洙;石淼;衣建华;严实;

    芝加哥大学URA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美国一流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象化呈现。芝加哥大学在人、组织、机制等组织要素的有效作用下实现了URA治理能力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URA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的,制度的现代化是URA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机制的现代化是URA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引擎。借鉴芝加哥大学URA发展经验,“双一流”建设高校应树立人的现代化理念,推进URA专职队伍建设;谋求制度现代化,夯实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基石;筑基机制现代化,构建大学科研管理协同模式。

    2023年02期 v.43;No.197 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1K]
  • 美国URA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芝加哥大学的经验与启示

    吕光洙;石淼;衣建华;严实;

    芝加哥大学URA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美国一流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象化呈现。芝加哥大学在人、组织、机制等组织要素的有效作用下实现了URA治理能力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URA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的,制度的现代化是URA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机制的现代化是URA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引擎。借鉴芝加哥大学URA发展经验,“双一流”建设高校应树立人的现代化理念,推进URA专职队伍建设;谋求制度现代化,夯实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基石;筑基机制现代化,构建大学科研管理协同模式。

    2023年02期 v.43;No.197 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1K]
  • 教师期望对学生自我教育期望的城乡差异研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

    杨水平;吴金伟;蔡裕星;叶鹏宇;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探讨了教师期望、教师鼓励对学生自我教育期望的影响及其城乡差异的体现。研究发现:初中学生的自我教育期望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城区学生的自我教育期望在研究生及以上阶段的比例显著高于乡村和城镇等地;教师期望受城乡差异影响,期望学生上中专/技校、当一名乡镇的农村教师和乡镇教师比例均显著高于城区教师;我国不同地区类型对自我教育期望的整体影响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局部因素影响下,不同地区的教师期望、教师鼓励对学生的自我教育期望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性。

    2023年02期 v.43;No.197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6K]
  • 教师期望对学生自我教育期望的城乡差异研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

    杨水平;吴金伟;蔡裕星;叶鹏宇;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探讨了教师期望、教师鼓励对学生自我教育期望的影响及其城乡差异的体现。研究发现:初中学生的自我教育期望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城区学生的自我教育期望在研究生及以上阶段的比例显著高于乡村和城镇等地;教师期望受城乡差异影响,期望学生上中专/技校、当一名乡镇的农村教师和乡镇教师比例均显著高于城区教师;我国不同地区类型对自我教育期望的整体影响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局部因素影响下,不同地区的教师期望、教师鼓励对学生的自我教育期望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性。

    2023年02期 v.43;No.197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6K]
  • 大学生传统艺术学习的强化路径探析

    陈玉茜;

    大学生学习传统艺术的成效长期以来参差不齐,学习动力亟需得到持续深度强化。高校应梳理传统艺术学习动力诱因和成效之间的逻辑关系,系统研究评价体系、激励机制、传播形态、学习场域。互联网思维是当下高校教师指导大学生提升传统艺术学习质量的一种新视角,也是新时代高校传统艺术教学改革的一种理论探索。根据传统艺术的本质属性及互联网思维的内涵特征,高校可尝试从凸显学习评价体系特色、推进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增设多元优质学习平台、构筑线上良好教学生态等四个方面深入探索强化大学生传统艺术学习动力的高效路径。

    2023年02期 v.43;No.197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5K]
  • 大学生传统艺术学习的强化路径探析

    陈玉茜;

    大学生学习传统艺术的成效长期以来参差不齐,学习动力亟需得到持续深度强化。高校应梳理传统艺术学习动力诱因和成效之间的逻辑关系,系统研究评价体系、激励机制、传播形态、学习场域。互联网思维是当下高校教师指导大学生提升传统艺术学习质量的一种新视角,也是新时代高校传统艺术教学改革的一种理论探索。根据传统艺术的本质属性及互联网思维的内涵特征,高校可尝试从凸显学习评价体系特色、推进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增设多元优质学习平台、构筑线上良好教学生态等四个方面深入探索强化大学生传统艺术学习动力的高效路径。

    2023年02期 v.43;No.197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5K]
  • 哲学通识教育在大学中的基础地位和实践路径

    许小委;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作育涵养圆满和谐之人性,进而成就高尚事业和建造良善社会。依此,大学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通识(人文)教育。而通识(人文)教育的实质,无非就是一种哲学教育或哲学性的教育。是故,作为通识教育之灵魂,哲学通识教育在整个大学教育中居有基础地位。欲求实现哲学通识教育的此种基础地位,至关紧要的乃是促成“通识教育哲学化”,亦即使哲学通识教育变成“弥散型”或“浸润性”的教育,为此应完成相应的观念更新和教学实践改革。

    2023年02期 v.43;No.197 1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1K]
  • 哲学通识教育在大学中的基础地位和实践路径

    许小委;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作育涵养圆满和谐之人性,进而成就高尚事业和建造良善社会。依此,大学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通识(人文)教育。而通识(人文)教育的实质,无非就是一种哲学教育或哲学性的教育。是故,作为通识教育之灵魂,哲学通识教育在整个大学教育中居有基础地位。欲求实现哲学通识教育的此种基础地位,至关紧要的乃是促成“通识教育哲学化”,亦即使哲学通识教育变成“弥散型”或“浸润性”的教育,为此应完成相应的观念更新和教学实践改革。

    2023年02期 v.43;No.197 1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