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称:惠州学院学报
创办日期: 1981
主管部门: 惠州学院
主办单位: 惠州学院
刊期:双月刊
电话: 0752-2529551
Email: xb@hzu.edu.cn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553/z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5934

惠州学院学报微信公众号


“新时代广东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专题

  • “新时代广东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张勇;游少华;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探索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路径,2023年3月9日至10日,惠州学院、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惠州市委组织部共同主办了“新时代广东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浙江、广东等15个省市的专家学者120余人参加本次研讨会,收到论文65篇。与会学者聚焦新时代老区振兴发展、老区精神和老区历史文化传承弘扬等主题,进行了广泛研讨交流,丰富深化了老区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为更好地展示会议成果,特推出会议学术综述1篇和代表性论文3篇,以供学界同行参正。

    2023年04期 v.43;No.19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 惠州老区振兴发展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罗川山;

    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惠州革命老区在探索老区振兴发展路径上,立足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扎实推进老区建设,成效显著。促进惠州革命老区进一步发展要分析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中在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科学把握惠州革命老区的发展现状、区位优势以及资源状况,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老区振兴发展,着眼于抢抓发展机遇和政策契机、倾力提升老区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保护革命老区红色文脉和激活文化资源等具体措施,更加有效地推进老区高质量振兴发展。

    2023年04期 v.43;No.199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0K]
  •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农业发展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研究

    张菊梅;

    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制约着不同国家的农业发展模式。在美国等自然资源丰富国家,凭着广阔的土地面积、商业化的农业运作和不断创新的农业科技,推行规模化生产模式;在日本等自然资源贫乏国家,通过政府强有力引导支持、土地集约化的农业技术、促进小农户组织化、加强农民教育培训等,推行精耕细作模式;在英国等资源中间型国家,则通过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综合发展,保护农村农业发展的优先性,开发利用农业在食品安全保障、自然景观保护、生物能源供给、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作用,推行农业多功能模式。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经验对我国有以下启示:应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发展模式;注重农业的多种功能开发;加强政府对农业的引导支持,并注重政策实效;组建和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注重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

    2023年04期 v.43;No.199 13-19+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8K]
  • 新时代广东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活化利用路径研究

    潘梦启;秦国俊;

    革命老区是我国宝贵红色资源的聚集地和保护区,也是传承红色血脉与赓续红色基因的红色圣地。广东的革命老区贯穿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时期。这些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其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关乎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和红色文化传承。从整体性、系统性、全局性视角出发,须着力提升广东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科学保护水平、积极推动红色资源展示陈列建设、加快构建红色资源错位发展格局、充分优化红色资源活化利用模式,多措并举推动革命老区将红色资源优势灵活转化为经济和文化优势,赓续南粤革命老区红色血脉,不断凝聚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

    2023年04期 v.43;No.199 20-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5K]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 党史深度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三重取径

    伍世文;

    将党史深度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使原理和党史互读互释,相互敞开,相资为用,不仅利于原理教学赢取实效性,而且对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亦大有裨益。在原理教学中深度融入党史,取径有多端,就其最要者言之,大抵有三。一是构建融史入理的教学话语体系,二是在理论教学中一以贯之,三是在实践教学中贯彻始终。一方面,三者各有其性,各有其轨,各有其用;另一方面,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共推原理教学和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而有效展开,从而赢取育人之实效。

    2023年04期 v.43;No.199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0K]
  •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传媒育人的“危”与“机”

    蒋炜;梁燕燕;

    全媒体时代,传播环境的改变给高校传媒带来了“危”与“机”,“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传媒要从高校和高校传媒自身实际出发,挖掘自身优势,构建适应媒体融合发展和具有高校特色的融媒体中心,打造一支新型全媒体采编队伍,化“危”为“机”,开展传媒育人。

    2023年04期 v.43;No.199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6K]
  • 新时代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实践探索——以惠州学院为例

    金冶;胡梓浩;

    发展党员是党的建设的源头工程、基础工程。从严从实做好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对于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的意义,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面临重表现、轻思想,重发展、轻培养,重理论、轻实践,重规模、轻质量等主要问题,基于惠州学院近几年的探索,从统筹谋划、扩大源头、强化培养、规范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2023年04期 v.43;No.199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2K]

东江文化研究

  • 论惠州小小说的“岭南”文化元素

    肖向明;黄洁萍;

    惠州被誉为“中国小小说之乡”,在小小说领域取得了不少傲人的成就,形成了令人瞩目的“惠州小小说现象”。惠州地处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文化交接处,其小小说创作深受岭南文化的影响,在意象与叙事上都蕴含着丰富的“岭南”元素。惠州小小说的“岭南”意象展现了岭南的自然风貌、社会风貌与人文风貌,其叙事过程的“岭南”元素亦呈现了岭南质朴温和、关注人性和晓畅活泼的特点,从中可以窥见惠州小小说的特点与成就。

    2023年04期 v.43;No.199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 葛洪《抱朴子内篇》版本探究及相关研究评述

    龙泽黯;

    自葛洪在道教史上的地位被认可以来,学界对于葛洪的“道家”著述《抱朴子内篇》的研究逐渐丰富,但还并未有专门梳理《抱朴子内篇》研究成果的文章出现。目前学界关于《抱朴子内篇》的研究,主要围绕着葛洪的仙道思想体系为核心展开。部分学者通过葛洪的生平及《抱朴子内篇》的成书流传情况,说明葛洪在道教思想史中的地位,更多的学者则通过对《抱朴子内篇》的理论、概念等研究,揭示葛洪的思想内容。

    2023年04期 v.43;No.199 4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9K]
  • 历史记忆与国家意识的联结——东江纵队历史资源保护开发的逻辑、进路探析

    黄裕;范荟;

    国家意识是基于政治、历史、文化、民族的价值判断体系,个体对价值判断进行情景化转换的过程离不开历史记忆的承载。东江纵队是粤港两地人民共赴国难的历史文化符号,对于增强国家意识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因此,在东江纵队历史资源保护开发的过程中,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理念构建逻辑方向,将其在港澳同胞、爱国侨胞大力支援下,以香港为战略基点的粤港一体化抗战中淬炼发展作为叙事主线。以科学保护前提下实现东江纵队历史生动呈现为目标,系统筹划、整体推进粤港两地东江纵队历史资源保护开发,以建设主题公园为载体推进文旅融合,秉持故事化、场景化原则升级展陈空间,以全媒体话语表达革新促进东纵历史宣教传播效能提升。

    2023年04期 v.43;No.199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4K]

惠州研究

  • 抗战时期惠州商界活动述略

    兰天祥;

    抗战胜利是全民族勠力同心、共同奋斗的结果,它离不开商界的付出。抗战时期,惠州商会沟通政府、联系商户,从响应政府号召平抑物价稳定市场、建议举办救济贷款发展市场、恢复航运繁荣市场的经济举措,到自觉抵制日货、参加自卫游行、主动组织募捐支援抗战的爱国行动,再到组织消防公所、救济灾难民、协助建立教养院等热心地方发展的公益事业,处处都可以看到商界的影子。他们的努力与付出,增加了地方抗战的实力,是全民抗战的一个缩影。

    2023年04期 v.43;No.199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2K]
  • 基于公益项目的社区慈善调查研究1——以X社区“爱心商家联盟”项目为例

    柳春慈;周敏;王佳涌;

    社区慈善在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特别是在关注和回应特殊群体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课题组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社区慈善的实践形式——X社区“爱心商家联盟”项目进行调查,数据结果显示,该项目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社区爱心商家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服务,较好满足了特殊群体需求;二是社区爱心商家资源日益丰富,赋能成长式社区志愿服务蓬勃发展;三是社区治理充分发挥不同主体优势作用,增强居民之间的人际网络支持。但是,这一实践探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社区慈善还需不断完善,包括提高社区慈善服务的精准性,推进实施公益营销策略和充实社区慈善的参与力量。

    2023年04期 v.43;No.199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8K]

编辑出版与传媒研究

  • 基于Z世代特征的网生纪录片的圈层参与和创新——以《守护解放西第三季》为例

    崔柳;周邦在;吴道锷;

    纪录片从诞生之日起,从传播平台到内容创作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烙印。新媒体时代网生纪录片契合了Z世代的心理和信息接受特点,在内容、渠道、传播形式上不断创新,既做到了优质作品的出圈,也丰富了网民的网络生活。通过分析Z世代的圈层参与受众心理特征转变,对纪录片《守护解放西第三季》进行解读。片子在叙事模式与平台风格深度融合;视听呈现多维场景带来立体式的感官感染力;人物书写纵深与泛化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创新特征。不管形式如何多元,优质内容的底线依然必须坚守,以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主流价值观。

    2023年04期 v.43;No.199 80-84+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0K]
  • 论科技期刊编辑把关学术质量的能力

    陈先军;

    通过对国内外一流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调查研究,探讨科技期刊编辑如何增强把关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能力,从而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引领能力。构建了科技期刊编辑把关学术质量的清单;提出了科技期刊编辑把关学术质量的两种新能力:科技期刊编辑的信息素质和科技期刊编辑的批判性思维。

    2023年04期 v.43;No.199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2K]

文学

  • 施蛰存的一百年——写在施蛰存先生逝世20周年

    杨迎平;

    施蛰存是现代著名的小说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和编辑。从1905年出生到2003年去世,施蛰存走过了将近一百年的历程,他的一百年为中国现代文学做出巨大贡献。不论是文学创作,还是翻译、编辑、教学工作,他都不愿意走别人走过的路,他的口号是“另辟蹊径”,是求新求异。施蛰存最大的贡献是标新立异地运用心理分析和魔幻色彩等现代主义表现手法,使心理分析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2023年04期 v.43;No.199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1K]
  • 中日韩“万历朝鲜战争”现代小说比较研究

    具香;金春红;

    中日韩三国都有反映“万历朝鲜战争”的小说。这些小说对“万历朝鲜战争”的描述有同有异。首先各国小说都描写了战争的性质、爆发原因和结局,但是对战争的理解有所不同。小说作者都立足于本国的立场,基于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观点去描述这场战争。因此,这类小说不可避免带有政治性和时代局限性。比较分析中日韩三国的相关小说,揭示中日韩三国对“万历朝鲜战争”的主流认识与态度,并提出此类小说的文学价值和史料参考价值。

    2023年04期 v.43;No.199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9K]
  • 唐前题画文学发展史略

    赵婵媛;

    汉字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字与画均以笔墨纸砚为共同的创作载体,诗与画均注重写意的审美趣味,加之早期“文史哲不分”的文化形态,共同塑造出题画文学这一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早在商周时期绘画就被用来助人伦、成教化,秦汉及以后统治者更将其强化,政教作用也成为后世绘画理论与题画文学发展过程中恒久的命题之一。时至魏晋六朝,伴随文学自觉和人的自觉,艺术创作方面也收获了自由的空间,题画文学在诗歌与绘画各自进步的基础上得以长足发展,在形式与内容两方面均有新突破,并为即将到来的唐代题画诗之辉煌做了重要的准备。

    2023年04期 v.43;No.199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7K]

哲学

  • 哈贝马斯的社会观及其社会整合意蕴

    黄晓锋;

    哈贝马斯的社会观构成了他关于社会整合问题思考的理论前提。哈贝马斯认为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的社会观都属于系统论的社会观,因而社会整合只能被理解为一种系统性的整合。哈贝马斯的社会观提出一种关于公共交往过程的主体间性,他主张国家与社会之间必须相互分离,目的在于保障政治公共领域的独立性,社会由此可以形成总体性的自我认识。同时,社会所形成的总体性的自我认识要与具有集体行动力的国家相结合,产生合法之法,最终才能实现社会整合。哈贝马斯的社会观对于理解当代社会整合的运行逻辑,推进社会整合行动,建设法治国家,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2023年04期 v.43;No.199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 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当代价值

    戴春平;

    王阳明知行合一哲学思想是王阳明文化精髓所在,是王阳明一生成就的集中体现,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对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重大方法论意义,对促进社会发展更具有重要当代价值。知行合一是人们的行动指针、精神动力,尤其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王阳明知行合一哲学思想更具有现实意义。

    2023年04期 v.43;No.199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5K]

教育教学:美育

  •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美育工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惠州学院为例

    罗晓敏;陈益智;

    美育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面向人人的美育教育工作中,惠州学院结合学校办学定位,遵循OBE理念“反向设计”原则,在“大美育”的格局下,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美育教育培养目标、社会发展与行业对美育需求出发,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探索构建地方院校“一体四维四路径”美育工作体系,将美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融合发展的特色美育发展之路,实现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美育培养目标,为新时代地方院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04期 v.43;No.199 118-1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2K]
  • 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以“合唱与指挥”课程为例

    肖莉丹;王个松;

    地方应用型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主要存在缺少价值引领、缺少实践平台、教学模式传统单一、学生创新能力稍显薄弱和信息技术融合不足等问题。文章以“合唱与指挥”课程为例,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改革实践,包括遵循“合敬风雅、行知合一、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按照“认证要求+校情学情”设计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引领+能力导向”重构教学内容,构建“学听练演赛”五位一体融合的教学模式,实施“寓教于舞台”重实践及服务社会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打造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不同的学习场景,构建注重目标达成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多管齐下的创新改革使得教学效果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2023年04期 v.43;No.199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