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称:惠州学院学报 创办日期: 1981 主管部门: 惠州学院 主办单位: 惠州学院 刊期:双月刊 电话: 0752-2529551 Email: xb@hzu.edu.cn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553/z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5934 惠州学院学报微信公众号
当前我国人口规模与数字经济规模巨大,探究人口流动与数字经济之间的关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课题。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人口流动对数字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流动能够促进本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同时亦会影响邻近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人口流入和流出则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产生正、负影响力;劳动力人口和老年人口流入对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所具有的促进作用存在强弱。建议: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人口流动,加强各地区之间的数字经济合作;提升人口流入地区数字化水平,增强人口流出地区数字经济竞争力;激发劳动力人口发展潜力,满足老年人口数字需求。
<正>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数字经济发展如火如荼,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数字经济发展尤其是其引发的经济社会效应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本专题选取的4篇文章正是聚焦于此。
数字经济时代探究体育新型消费的特征与趋势,有利于引导体育消费升级方向,推动体育消费高质量发展。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阐释数字经济驱动体育新型消费的理论价值,分析其特征、形成机理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时代体育新型消费呈现“价值共创”消费主体主动化,“虚实共振”消费渠道全域化,“体验至上”消费场景数字化,“客群细分”消费群体分级化4个特征。数字经济驱动新型消费主体、客体和环境的发展,未来体育消费将呈现消费理念更加注重价值型塑造、数字经济塑造体育消费新生态格局、创新融合新模式重构体育消费场景、消费客群细分市场带来新的增长极等发展趋势。
数字经济是推动城市经济韧性提升的重要力量。文章以2008—2020年广东省2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单一核心变量GDP分别测度数字经济及城市经济韧性,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马尔科夫链探究其空间动态演变规律,其结果表明:广东省城市的数字经济均值呈稳步增长态势且具“核心极化特征”,城市经济韧性水平则波动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两者差异水平显著,耦合协调度总体均值为0.3,处于低度协调等级。研究证明不同的邻域背景对耦合协调度转移的影响不同,且高等级邻域背景产生的正向作用大于低等级邻域背景的负向作用,自身处于较高协调等级的城市能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反之亦然。因此要实现广东省数字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需协调好两者关系,避免陷入“极端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使农村居民更便捷地获得金融支持,增加了经济参与和投资机会,提升了收入水平并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中国省域数字普惠金融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探析,通过应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在区域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且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但数字普惠金融的三个维度变量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空间效应也存在差异。因此,建议在各地推广数字化普惠金融,以促进普惠金融的平衡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异。
锂电池切片机曲柄切刀机构是切片过程中的核心部件,其受力与运动直接影响片材切断面的质量。传统动力学方程推导复杂且设计周期长,为提高设计效率,采用虚拟样机进行动力学分析。首先,对锂电池切片机曲柄切刀机构进行机械建模,采用Newton-Euler法推导运动学方程,运用MATLAB进行理论分析。随后,在ADAMS软件中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仿真能准确拟合运动情况。结合有限元分析与σ-N特性曲线,验证曲柄的静强度与疲劳强度,发挥仿真技术的优势,对连杆构件进行优化设计。实验验证表明,动力学分析可有效获取机构运动特性及大量力学参数,优化后的机构可有效地减少工作过程中的振动力,强度校核方法可行,缩短了设计周期,提升了效率,为样机开发提供有效参考。
由于轨道交通站与站区间距离较近,列车启动,停止操作频繁,会产生大量的再生制动能量。研究电流回收的目的是为保持供电质量稳定和调节接触网压的波动。采用可逆变结构的飞轮储能技术,能对列车运行中散失的电流进行回收和抑制,有效保障电流传输的稳定和列车运行安全问题。首先,对列车再生制动的工作原理及回流特点进行分析。其次,讨论电流造成钢轨电位升高和杂散电流的危害进行阐述,提出解决和回收电流的技术机理。最后,通过实验总结比较列车运行中的再生制动能量回收和预防电流散失的技术路线和结果。
国内现有锚杆转载机在对底帮锚杆孔进行施工时,由于本身结构设计的限制,难以快速准确地定位到施工眼位,存在支护效率低的问题。基于此问题设计了一套可安装在某型号锚杆转载机尾部的锚杆钻机系统。通过SolidWorks软件对锚杆钻机系统进行了三维模型设计,介绍了它的主要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设计参数,并利用Ansys软件对锚杆钻机系统可能出现的危险工况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锚杆钻机整体结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钻机整体变形量较小,均在允许的范围之内,确保了锚杆钻机系统在施工作业时的可靠性。
针对传统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水凝胶在机械强度、自修复能力以及药物运输储存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一种新型的双网络结构NIPAM型多功能水凝胶。该水凝胶采用NIPAM纳米粒子作为模板,通过2步聚合工艺制备而成。研究重点探讨了聚合时间和NIPAM单体浓度对水凝胶的温敏性、溶胀比、自修复性能以及亚甲基蓝的包载和释放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得水凝胶展现出纳米多孔结构,其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为32℃,具备可控的溶胀性能,并能够实现自修复。此外,水凝胶对亚甲基蓝的包载效率达到53%,释放效率为20%,显示出其在药物小分子的储存与运输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针对新型双管程管壳式换热器,提出3种折流板优化方案,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分析其在不同壳侧入口流速下的换热量、压降和综合性能指数EEC的变化特点,并结合场协同原理分析了壳程传热强化与降阻机理,得出最优性能折流板。研究结果表明,横流换热器的壳程流动死区较大,且横向冲刷换热管容易诱导管束振动;纵流换热器的壳程压降较大,导致EEC指数较小;螺旋流换热器的壳程流体混合得较为均匀,且综合性能指数随着流速的增长逐渐变大。单因素分析法和正交试验的结果均表明换热量和压降对折流板缺口率的变化更加敏感,研究内容可为新型换热器的结构开发与性能优化提供参考。
为提高黑龙江省低阶煤及秸秆的利用效率、减少单独燃烧对空气的污染,采用理论分析和正交试验对比的方法,进行了低阶煤及秸秆的工业分析试验;不同成型压力,秸秆种类、添加量及水添加量对型煤机械强度及发热量影响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玉米秸秆比用稻草秸秆制型煤的抗碎强度和发热量都要高。当成型压力为2 940×10~4N/m~2,长焰煤∶褐煤∶秸秆的配比为20:30:50,水添加量为0.20 mL,能得到发热量、抗碎强度都较好的型煤。
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15—2017年建设了5个面积为1 hm~2的森林固定样地。2020—2022年,对5个样地进行第二次调查,从群落内乔木层物种组成、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以及群落死亡率、更新率、增长等方面对群落动态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象头山5个样地的个体数有较大增长,但物种数变化较小;样地内木本植物的α生物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均没有显著变化。复查显示,经过5年天然更新,象头山各群落的β多样性有所上升,说明各个群落内的共有种比例下降,群落间相似性随之下降。样地内乔木个体的更新率和增长率与海拔呈现正相关,其中海拔最高的常绿阔叶林样地XTS-D的更新率和增长率最高,分别为0.10和0.08。GDS-E样地内针叶树(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群的衰退以及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ifolia)和密花树(rapanea neriifolia)等阔叶树种群的扩大,符合亚热带森林由针阔混交林向顶级植被类型——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规律。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4个不同产地牛大力药材中异甘草素、芒柄花素、高丽槐素和美迪紫檀素的质量,采用Phenomenex-C18色谱柱(250×4.6 mm,5μm),紫外吸收检测器(UVD),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37∶6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分别为350、250、310和285 nm,流速1.0 mL/min,柱温40℃。结果显示:异甘草素、芒柄花素、高丽槐素和美迪紫檀素分别在50~1 050、100~2 100、150~3 150和150~3 150 n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7%、93.92%、104.09%和97.00%,RSD分别为1.55%、4.95%、3.11%、4.54%(n=6)。测得14个样品中异甘草素、芒柄花素、高丽槐素、美迪紫檀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8~22.9、2.1~45.5、4.1~143.5、1.5~48.9μg/g,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牛大力中异甘草素、芒柄花素、高丽槐素和美迪紫檀素的质量差异较大。研究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重复性好且分离效果良好,适合用来测定牛大力药材中药效成分的质量。
为实现水下生物的自动化检测,提出一种改进的水下生物检测算法,旨在提高检测效率并减少对人力资源的依赖。采用机器视觉方法实现水下生物的实时检测和定位,针对水下环境中水下生物与背景对比度较低的挑战,提出一种改进的YOLOv5s水下生物检测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多尺度视觉恢复算法、注意力机制模块和ASFF特征金字塔融合模块,以提高模型特征提取能力。经过对比实验,改进后的模型在检测精度和置信度方面表现出色,相较于原始的YOLOv5s模型,改进模型精度提升了5.5%,展现出对小目标更为敏感和准确的检测能力,使YOLOv5s模型更好地满足水下生物实时检测的需求,为水下生物定位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
提出一种基于貉藻优化算法(WWPA)优化的支持向量机(SVM)光伏故障监测系统。通过与19种其他优化算法的比较,结果表明WWPA-SVM在准确率、鲁棒性以及计算效率方面均表现出色。在正常数据集上,WWPA-SVM的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9.70%,远超传统SVM的81.45%,同时耗时仅为12.19 s,显著低于其他算法。在不平衡数据集上,WWPA-SVM的平均准确率为99.90%,同样优于SVM的79.23%,耗时为22.55 s。即使在含故障值数据集和含高斯噪声数据集的挑战下,WWPA-SVM的平均准确率分别为95.91%和74.19%,依然保持领先,且耗时分别为9.83和8.40 s。此外,通过在其他光伏电池数据集和wine红酒数据库上的泛化性验证,WWPA-SVM展现了良好的泛化能力,平均准确率分别为96.53%和99.62%,耗时分别为0.17和0.14 s,进一步证实了WWPA-SVM在光伏故障监测中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基于具身理论,以广州永庆坊这一文旅型城市旅游目的地为例,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构建影响旅游体验的指标体系,深入探讨身体感知、感觉环境、综合认知对旅游体验的影响。研究发现:三者对于旅游体验均呈现正向显著影响,其中“身体感知”对游客体验影响最大,而“感觉景观”对游客旅游体验影响最小。基于此,提出创新旅游产品特色,增强游客“身体感知”体验;深化街区“感觉景观”,营造游客“综合认知”氛围;综合平衡街区业态,实现“身体感知”与“综合认知”的和谐统一等优化建议,以期提升历史文化旅游景区的旅游体验,推动城市文化旅游的持续发展。
分化是专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专业教育的分化具体表现在专业知识、专业组织、专业制度、专业文化等各个方面。但是,过度分化会导致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难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目标难以落实,科教融汇、产教融合难以推进。亟需针对专业教育过度分化的现象及其问题,通过构建新型知识体系、创新人才培养单元、优化人才培养制度、形塑新型专业文化等路径有效推进专业教育的深度整合。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突破与必然选择。大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体化发展旨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学生生涯意识与规划能力培育的系统链条,实现人本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剖析现实境遇,对应当前实施大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国家政策和法律制度整体性引导欠缺、大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体化进阶体系尚在构建、家校社互动式链条未能凝铸等困境,相应提出强化政府顶层设计,推进大中小学校共筑发展,拓延家校社协同共进,促进各学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横向贯通与纵向衔接,科学合理地构建大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体化体系的建设路径。
“大思政课”涵育新工科人才能够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惠州学院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为例,剖析“大思政课”涵育新工科人才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认为“大思政课”涵育新工科人才应当统筹考虑“时、才、材、地”等因素,遵循因“时”施教突出价值引领、引“才”施教强化跨界融合、因“材”施教指导实践创新、因“地”施教打造育人生态等具体实践路径。
<正>本系列服装的设计以叠加、卷褶、抽褶、不对称、破开等为创新手段,选取大地色与昼夜黑白色对比,再根据主题采用调和、穿插等传统形式加以拓展,尝试用服装语言诠释万事万物的内在关系。
<正>《惠州学院学报》是惠州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物立足“理论性、地方性和应用性兼顾”的办刊宗旨,突出“编辑、传播与交流三位一体”的运作策略,“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服务求声誉”,具有较好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本刊为文理合刊,逢双月月末出版,设有“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东江文化研究、基础教育论坛、丰湖论法、编辑出版与传媒研究、经济与产业研究、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生态保护”等特色栏目,并结合学术前沿不断推出专题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