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虚无的浪潮:消费主义背景下的当代中国城市建筑A Wave of Rationalism and Nihility:Contemporary Chinese Urban Architecture in an Environment of Consumerism
张昊;
摘要(Abstract):
拜物主义作为全球性消费主义的关联产物是当下中国社会的典型现象,当代中国城市建筑在消费社会前提下所引进的西方现代和后现代建筑样式也都打有明显的消费商品的标签。建筑作为崇高的容器,一旦沦为完全的商品,那么建筑便成为败坏的容器。精神信仰缺失、道德沦丧便是当下消费中国不争的事实。或许当下中国的城市建筑应肩负起作为中国未完成的精神信仰现代转换的媒介,推动国人精神信仰的重塑,中国城市建筑迄今的成败和可能的未来,最终或将以此作为建筑批评史上的重点。
关键词(KeyWords): 拜物主义;商品化;中国城市建筑;精神信仰;建筑批评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10XY04)
作者(Authors): 张昊;
DOI: 10.16778/j.cnki.1671-5934.2011.03.01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科恩(COHEN G A).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M].段忠桥,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44.
- [2]莎蒂亚.德鲁里,亚历山大.科耶夫.后现代政治的起源[M].赵琦,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4.
- [3]赵吉林.中国消费文化变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85
- [4]赵吉林.中国消费文化变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55
- [5]彼得.科斯洛夫斯基.后现代文化: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后果[M].毛怡红,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102-103.
- [6]王又佳.中国建筑形式变迁[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55
- [7]查尔斯.詹克斯.从现代向后现代的路上:后现代建筑语言(节选)[M]∥《建筑师》编辑部.李大夏,摘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94
- [8]南.艾琳.后现代城市主义[M].张冠增,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217.
- [9]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M].陈志华,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04.
- [10]南.艾琳.后现代城市主义[M].张冠增,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217.
- [11]1998年7月3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该文件宣布全国城镇从1998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全面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从此百姓居住之所在,完全沦为货币买卖的商品,地缘、宗族、乡规民俗进一步走向断裂边缘。
- [12]尚.布希亚.物体系[M].林志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22-223.
- [13]阿尔多.罗西.城市建筑学[M].黄士均,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2.
- [14]查尔斯.詹克斯.从现代向后现代的路上:后现代建筑语言(节选).[M]《建筑师》编辑部,编.李大夏,摘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08:95
- [15]张昊.重返家园:中国古村落文化的精神建构与启示[J].文艺争鸣,2011(3):105
- [16]拉雷恩(LARRAIN J).意识形态与文化身份:现代性和第三世界的在场[M].戴从容,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95-196.
- [17]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黄小京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135
- [18]圣经.诗篇.127章,第1节
- [19]郦伟.当代中国建筑的意识形态批评:在文化与形式之间[J].学术研究,2010,(7):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