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国原创生态、建构写作产业话语体系——近十年中国的创意写作产业研究述评Focus on the Creation of China's Ec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riting Industry's Speech System:A Review of the Creative Writing Industry in China in the Past Decade
刘庄婉婷;
摘要(Abstract):
创意写作产业正蓬勃发展,创意写作产业研究也如火如荼。近十年来创意写作产业研究大致可分为创意写作产业理论及产业链研究,创意写作产业从业者与消费者研究,创意写作产业企业、平台研究三大领域。现有研究存在跨学科交叉、多视角、聚焦热点,既为产业出谋划策又立足产业对资本进行批判的特点,也存在缺乏理论研究,研究不够深入,方法不够科学,缺乏量化数据支撑等问题。未来创意写作产业研究应该以创意写作学为本位,结合经济学等其他学科,建立独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未来研究应深入实践、走上一线,通过建立计量模型拓展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为创意写作产业的创新性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KeyWords): 创意写作产业;产业与产业链;文化企业与平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BZW174)
作者(Authors): 刘庄婉婷;
DOI: 10.16778/j.cnki.1671-5934.2022.02.00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葛红兵. 2015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大会宣言[EB/OL].(2015-07-21)[2019-03-12]. https://login.sina.com.cn.
- [2]葛红兵,许道军.中国创意写作学学科建构论纲[J].探索与争鸣,2011(6):66-70.
- [3]范钦林.文学与文化产业关系研究——以当代文学创作形态转型为视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 [4]贺予飞.商业生态系统理论与网络文学产业的关联逻辑[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2):57-65.
- [5]潘海颖,张莉莉.创意旅游之内涵特征、构建图谱与发展前瞻[J].旅游学刊,2019,34(5):128-136.
- [6]石卉.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的文学创意——兼论文学与影视的结合[J].电影评介,2016(9):63-65.
- [7]徐金龙,黄永林.民间文学资源向动漫产业资本的创造性转化[J].民俗研究,2016(4):150-155,160.
- [8]赵丽华,卢荟羽.逻辑与进路:有声读物跨媒介改编研究[J].出版广角,2020(23):14-17.
- [9]孙芊芊,段文婷.我国漫改网络剧的叙事改编策略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3(3):131-140.
- [10]宫丽颖,纪红艳.网络文学平台多元化资本运营探究[J].中国出版,2018(12):43-47.
- [11]贺子岳,梅瑶.泛娱乐背景下网络文学全产业链研究[J].出版广角,2018(4):40-43.
- [12]欧阳友权,邓祯.网络文学产业链的竞合与优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2):31-35.
- [13]闫伟华.网络文学IP热的成因、本质及影响——一种“注意力经济”的解释视角[J].中国出版,2016(24):37-41.
- [14]汤俏.网络文学“IP热”研究[J].当代文坛,2018(5):147-153.
- [15]陈维超.情感消费视域下网络文学IP热现象研究[J].中国编辑,2019(1):15-20.
- [16]荆艳峰.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集成模式研究[J].学术论坛,2012,35(1):74-76,87.
- [17]葛红兵,高尔雅,徐毅成.从创意写作学角度重新定义文学的本质——文学的创意本质论及其产业化问题[J].当代文坛,2016(4):12-18.
- [18]周红杰.以文化创意实现旅游业升级转型的战略思考[J].中州学刊,2011(5):139-140.
- [19]刘新少.网络文学产业驱动与艺术审美的矛盾[J].社会科学战线,2014(12):123-129.
- [20]杨有楠.从文学到生意——产业化经营模式下网络文学的本体考察[J].文艺评论,2016(5):53-58.
- [21]杭敏,罗伯特·皮卡德.版权保护与盗版侵权的经济学分析[J].出版科学,2012,20(4):13-18.
- [22]程新晓.网络盗版侵权新动向及其应对思路[J].新闻爱好者,2019(10):56-59.
- [23]张铮,吴福仲.创意流水线:网络文学写手的劳动过程与主体策略[J].中国青年研究,2020(12):5-13.
- [24]王志刚.网络文学作家版权生态探究[J].出版科学,2017,25(2):29-35.
- [25]周斌.从消费中心到观照中心——对读者角色地位的再认识[J].编辑之友,2017(1):35-39.
- [26]蒋述卓,林俊敏.网络小说读者的三种消费行为[J].小说评论,2018(6):137-146.
- [27]宁传林,夏德元.场域理论视角下网络文学作者、编辑、读者的角色认知[J].编辑学刊,2018(1):13-18.
- [28]欧阳友权,江晓军.“新青年”文化视域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机遇[J].学习与探索,2019(4):148-152,176.
- [29]庄庸.网络文学“中国名编辑”如何诞生——《意见》对网络文学编辑再造和重塑思路[J].中国出版,2015(4):7-11.
- [30]吴兰.新媒体编辑多模态话语的研究范畴与理论框架[J].中国编辑,2021(1):31-36.
- [31]曹建.出版者需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大众阅读新需求[J].中国出版,2017(9):25-27.
- [32]郝明英.论网络出版者权的法律规制[J].中国出版,2019(13):16-20.
- [33]李明霞,段嘉乐.平台经济视角下网络文学出版平台“异化”现象研究[J].中国编辑,2020(11):85-89.
- [34]郝婷,杨蕾磊.我国网络文学作家成长制度研究——基于37家网络文学平台的调研[J].科技与出版,2018(11):32-38.
- [35]胡慧,任焰.制造梦想:平台经济下众包生产体制与大众知识劳工的弹性化劳动实践——以网络作家为例[J].开放时代,2018(6):178-195,10.
- [36]周百义,胡娟.出版集团开展网络文学出版刍议[J].编辑之友,2013(5):22-25.
- [37]杨荣,杜艳平,唐贾军.图书出版媒介融合运营模式研究——基于15家图书出版集团的观察[J].出版科学,2019,27(4):58-62.
- [38]刘耀辉,刘倩.未出版网络文学作品有声出版运营探析——以青岛出版集团有声读物《九皇叔》为例[J].科技与出版,2021(5):66-72.
- [39]张建永,林铁.民族文化·艺术展演·旅游产业——《魅力湘西》的文化创意理论与实践[J].创作与评论,2013(4):107-110.
- [40]王克岭,李婷,张灿.高原特色乡村文化创意旅游研究[J].社会科学家,2020(10):65-70.
- [41]王卫涛,杨滢.陕西旅游食品文化创意与开发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7):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