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与现实:中国传统建筑的永恒之道Mythology and Reality:the Timeless Wa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郦伟;
摘要(Abstract):
一个世纪以来,席卷全球的西方现代建筑与"极特殊,极长寿,极体面"的中国传统建筑之间始终存在一种难以调和的矛盾。一方面我们在建筑现代化进程中面临丧失中国传统特征的危机,另一方面我们在强调现代建筑"中国化"的过程中面临与世界现代化进程脱节的危机。当代中国对于"现代建筑中国化"与"中国建筑现代化"的探索依然处于进退维谷的双重危机之中。本文认为,中国传统建筑只有抛弃历史主义者对于变化与创新的狂热追求和新事物必然超越旧事物的"进化论"信念,在"神话的现实化"与"现实的神话化"过程中完成中国传统建筑的"古典主义化",才能彻底摆脱危机,走向永恒。
关键词(KeyWords): 中国传统建筑;古典主义;建筑批评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GD10XYS04,08GR-01)
作者(Authors): 郦伟;
DOI: 10.16778/j.cnki.1671-5934.2011.03.01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17.
- [2]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 [3]王鲁民.“着魅”与“祛魅”——弗莱彻的“建筑之树”与中国传统建筑历史的叙述[J].建筑师,2005(4):58-64.
- [4]林徽因.“谁爱这不息的变幻”[M]∥林徽因经典全集.武汉:武汉出版社,2010:4.
- [5]林徽因.激昂[M]//林徽因经典全集.武汉:武汉出版社,2010:10.
- [6]林徽因.《清式营造则例》绪论[M]∥林徽因经典全集.武汉:武汉出版社,2010:296-308.
- [7]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J].建筑学报,1954(2):108-121.
- [8]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J].建筑学报,1954(1):36-39.
- [9]卢永毅.中国馆,建筑与国家身份[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34.
- [10]C.亚历山大.建筑的永恒之道[M].赵冰,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7.
- [11]叶.莫.梅列金斯基.神话的诗学[M].魏庆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3-14.
- [12]郦伟,何蔚荣.当代中国建筑的意识形态批评:在文化与形式之间[J].学术研究,2010(7):20-26.
- [13]张锦秋.文化历史名城西安建筑风貌[J].建筑学报,1994(1):30-32.
- [14]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代序)[M]∥中国建筑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1-7.
- [15]吴焕加.前言[M]∥中国建筑.传统与新统.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7.
- [16]郦伟,胡超文.意识形态与中国建筑的现代性探索[J].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6):87-93.
- [17]亚历山大.仲尼斯.古典主义建筑:秩序的美学[M].何可人,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
- [18]季米特里.波尔菲里奥斯.古典主义不是一种风格[M]∥查尔斯.詹克斯.当代建筑的理论和宣言.周玉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