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劝农教农活动管窥——以真德秀《劝农文》为中心Persuasions and Teachings of Peasants in Song Dynasty:A Focus on Zhen Dexiu's Persuasions of Peasants
徐姣;
摘要(Abstract):
宋代劝农政策在前代基础上形成定制,中央表现为劝农令和农书的颁行,在地方则是劝农文的颁布与传播。在南宋理学大兴的背景下,劝农文书写也受此学术风气的影响。真德秀作为朱熹之后重要的理学大家,其劝农文既包含以促进农事生产为核心的农业技术和经验,也具有以风俗教化为目的的理学道德秩序内容,反映了承袭朱熹劝农文内容的特质。尽管劝农文的实际作用有限,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农业新技术的传播途径,在思想教化上也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宋代;真德秀;劝农;教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徐姣;
DOI: 10.16778/j.cnki.1671-5934.2022.01.01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曾雄生.《告乡里文》:传统农学知识建构与传播的样本——兼与《劝农文》比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3):78-85.
- [2]包伟民,吴铮强.形式的背后:两宋劝农制度的历史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1):38-45.
- [3]耿元骊.宋代劝农职衔研究[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7(1):17-26.
- [4]孔祥军.“农为政本,食乃民天”——试析宋代“重农”思想在国家层面的反映[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102-108.
- [5]王兴刚.宋朝劝农文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 [6]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4.
- [7]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
- [8]宋大诏令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7.
- [9]真德秀.真西山先生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5.
- [10]曾枣庄,刘琳.全宋文[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 [11]朱熹.朱子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 [12]黄震.黄震全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 [13]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集[M]//四部丛刊初编本.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 [14]范仲淹.范仲淹全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218.
- [15]徐松辑.宋会要辑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5969.
- (1)王兴刚研究了劝农文对宋代农业技术推广的促进作用,具体参见王兴刚的《从〈劝农文〉看宋朝的农业技术推广》,《农业考古》2004年第3期。徐燕琳从文学角度分析劝农文学的形式、内容特点及其社会和现实意义,具体参见徐燕琳的《劝农文学:一种值得注意的文学体类》,《学术研究》2011年第6期。于芹、田彩林、康华都以劝农文为资料对宋代的乡村社会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具体参见于芹的《从劝农文看宋朝乡村社会问题》,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田彩林的《从“劝农文”看两宋乡村社会问题》,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康华的《从〈劝农文〉管窥宋代乡村经济社会》,《农业考古》201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