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称:惠州学院学报
创办日期: 1981
主管部门: 惠州学院
主办单位: 惠州学院
刊期:双月刊
电话: 0752-2529551
Email: xb@hzu.edu.cn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553/z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5934

惠州学院学报微信公众号


  • 原子基态确定的简化

    黄胜标;

    <正> 在现行的教材中,原子基态的求法,通常是先用L_s耦合法求出基态电子组态所有可能的原子态,再除去违反泡利原理的状态,最后根据洪特定则确定原子的基态。此法繁琐,不易为学生掌握。对此人们作了很多努力,但所得结果仍需考虑次壳层中的电子过半与否和正、倒序关系而不易记忆。本文所导出的关系,可克服上述困难。确定原子态有L_s稠合法,jj耦合法,jk耦合法等。前者适用于轻的、中等质量或低激发态的原子。原子的基态是原子能量最低的状态,故可用L_s耦合法来确定基态原子的原子态。洪特发现:<1>对于L_s耦合,同一电子组态所形成的所有多重态中,总自旋角动量量子数S最大的态能级最低,其中又以总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最大的态能级最低;<2>若次壳层中

    1988年S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李代数~(Sl)(2,c)表示的一个注记

    陈宏基;

    <正>~~

    1988年S1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城市污染对郊区农田生态环境影响的探讨

    叶岱夫;

    本文从理论上对城市污染现状与郊区农田生态环境的恶化关系进行了探索性的论述。并结合部分实例从生产布局格式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地域配置关系,城市大气污染、城市污水和城市垃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4个方面,进一步论证了郊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988年S1期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 塞瓦定理的推广及其应用

    黄晓辉;

    <正> 意大利数学家塞瓦(G.Ceva)在1678年发表了下面十分有用的定理:塞瓦定理.设X、Y、Z分别是三角形ABC三边BC、CA、AB上的点,如果直线Ax、ByOZ共点,则BX/XC·CY/YA·AZ/ZB=1逆定理.设X、Y、Z分别是三角形三边BC、CA、AB上的点,如果BX/XC·CY/YA·AZ/ZB=1那么直线AX、BY、CZ共点。我们可将塞瓦定理推广到四面体中。定理1设E、F、G、H、M、N分别是四面体ABCD

    1988年S1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对因素分析法计算方法的探讨

    邱雄光;

    <正> 因素分析法又称连环替代法。它在经济活动分析的诸方面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利用这一方法,可以确定有关因素变动对计划指标的影响程度,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保证各项生产经营指标的完成。它的基本内容就是将经济指标发生的差异原因,归纳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因素,用一定的计算方法从数值上来测定各个因素对有关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它的基本原理是:(1)在动态分析过程中,根据基期和报告期有哪些基本因素进行分析;(2)以计划指标体系中各个因素的计算式为基础,依此(逐步、顺序)用实际数替代各因素,替代后计算式的乘积与替代前的乘积之差即为该因素对指标完成的影响;(3)各因素影响额之和,就是实际与计划数的差额。

    1988年S1期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试卷分析中的若干标准及其评判之自动化实现

    陈佩亨;张石良;

    <正> 命题考试是我国当前考核的一个主要形式。统计考生成绩,进行试卷分析,研究命题的科学性,是教育测量的重要内容之一。坚持做好分析评判,不断筛选出信度高、效度好、区分度明显,难度适中的试题充实到试题挡案中去,有利于真实反映考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技巧。下面介绍试卷分析中的若干标准及其评判之自动化实现。一、若干概念及公式平均分数——全体考生成绩总和除以考生人数的结果。

    1988年S1期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关于“1+1”近似值的猜想

    刘向东;陈宏基;

    <正>~~

    1988年S1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计算机程序的评价技术

    谢端;

    <正> 计算机程序,从本质上讲,它是描述对给定数据的处理过程。而程序设计,就是人们把需要计算机做的工作写成一种计算机能直接或间接接受的程序。它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和专用语言这几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致使今天程序设计的方式和水平不断改善,日益提高。然而,对某个问题,即使用同一种语言来设计,但因构造的数学模型或选择的算法等因素不同,其程序并不是唯一的,当中有好有差,不易分辩。因此,为了去劣取优,很有必要掌握程序的评价技术,对各程序给予合理的评价。评价程序的标准很多,可归纳成如下几点:

    1988年S1期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 Poisson点分布的特征刻划

    陈少玲;

    <正> 一、引言Poisson点分布是最早被研究的一类重要的点分布。随机点过程理论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从Poisson点分布出发,逐渐发展了许多新的点分布模型。本文是在[1]的基础上,通过寻找Poisson点分布的构造方法,对Poisson点分布的特征进行概括性的刻划。二、有关记号、定义和引理本文以(X,ρ_x)表示可分完备距离空间;以A记X的Borel集类,以B记A中全体有界的Borel集类,以M记(X,A)上的全体局部有限测度,以N记(X,B)上的全体计数测度;以M记可分完备有界距离空间(M,ρ_M)上的Borel集类,(M,M)表示局部有限测度空间,

    1988年S1期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H~+(或OH~-)离子参与反应的电极电势的计算

    沈友;

    <正> 从Nernst方程式可知,物质电极电势值的大小,与电极材料的性质和参加电极反应的各物质的浓度、温度有关;对于H~+(或OH~-)离子参与反应的电极电势值,还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关于后一关系,即pH——E关系的陈述和计算有些教材,资料或习题解答往往较为笼统。有些甚至不恰切。本文结合实验测定的pH-E值,对H~+(或OH~-)离子参与反应的电极电势的计算问题作些说明。一、氧化态与还原态状态不变的电极反应的E-pH关系有些电极反应,H~+(或OH~-)离子参加了反应,但无论在酸性介质或是碱性介质中氧化态和还原态的状态没有改变,象下述反应:

    1988年S1期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用CFSE讨论配位数为四的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吴志挺;

    <正> 配位数为四的配合物,通常有平面四边形和正四面体二种不同的几何构型。相同配体不同形成体构型可能不同;同一形成体,配体不同时其构型也可能不同。即平面四边形构型与正四面体构型的配合物,其稳定性取决于形成体和配体的具体情况。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第二、第三周期元素作为形成体形成的四配位数配合物,通常是正四面体构型,如[AlCl_4]~-、[B_eF_4]~2-等。平面四边形构型的配合物则不常见。第四周期以后的元素,特别是过渡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四配位数配合物,随着形成体d轨道的电子数不同,则可能是正四面体或平面四边形。一般又表现为,形成体的电子构型为d~0、d~5(弱场配体)和d~(10)时,通常形成正面体配合物。如d~0的MnO_4~-[TiCl_4];d5的[F_eCl4]~-、[MnCl]~2-;

    1988年S1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去活化芳香化合物的电解—碘代反应初探

    王华;

    <正> 用碘直接与芳烃进行芳香亲电取代反应是困难的,反应往往难于完全进行,即便是活性较高的芳烃,碘代产率也不高。对其中的原因有两种观点的解释。一是认为碘代反应产生具有还原性的碘化氢而导致反应反向:另一观点则认为是由于I_2的亲电能力较弱所致。这两种看法均有一定的道理。当有碱或氧化剂存在时,往往有助于上述的碘代反应的进行,碱的作用可能是中和HI,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而氧化剂的作用主要是使I_2产生I~+或生成一个有正性极化的碘络合物,而这些亲电体的活性都要比碘大,在这样的亲电体进攻下,碘代反应才能顺利进行。使用HNO_3时,碘代反应是这样进行的:

    1988年S1期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Jordan测度的积分表示

    许金泉;

    <正> 文[1]给出了Jordan可测集的定义,但若按其定义判别一个点集是否Jordan可测集是比较困难的。本文先讨论Jordan可测集的一些性质,然后推导出Jordan测度与Riemann积分的关系,利用此关系,判别点集是否Jordan可测就较为容易了。本文研究的点集都是一维空间R中的点集,N表示自然数集,不另声明。一、Jordan测度的定义及其性质R中闭区间I是指点集{X|a≤x≤b,a≤b,a、b为常数},相应有开区间、半开闭区间。对于任意区间I(开、闭、半开闭),我们用|I|表示区间工的长度|I|=b-a。

    1988年S1期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拓扑空间

    Jacques Dixmier;李荣祥;

    <正> 在§1复习关于度量空间的一些已经知道的概念以后,§2我们介绍拓朴空间及其有关的最简单的概念,例如,什么是集E的边界点的直觉概念(E的边缘上的点),贴着E的点(或属于E或属于它的边界)和E的内点(属于E但不在边界上的点)。正确的定义和相应的定理将在§4和§5给出。分离拓朴空间在§6中介绍;若学生第一次读,可以假定所有的空间都是可分的。1.1.度量空间的开集和闭集1.1.1设E是一个集,所谓E上的度量(或“距离函数”)是一个函数d,定义在在E×E上,有非负的实数值,满足下面条件:

    1988年S1期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浅谈电教公共课教学

    陈桂成;

    <正>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成果不仅被直接运用到各个学科领域,也广泛应用到学校的教学领域,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现代技术成果在教育教学上的运用,使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教育媒体相结合,用以传递教育信息,实现最优化的教育。这种教育形式称为电化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电化教育在教学上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就迫使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探索这些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功能及其应用。这一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及其丰硕成果已构成了教育学上一门不可缺少的子学科,它在教育学的基础上自成一个独立的电化教育学科体系。该学科体系有其专业性的一面,也有公共性的一面。

    1988年S1期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关于矩阵秩的命题证法种种

    黄凯锋;

    <正> 矩阵论是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应用十分广泛,而矩阵的秩则是矩阵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通常的线性代数教材中,它几乎贯穿了全书。由于矩阵秩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中,特别是在证明有关秩的命题时,常常会感到无从下手。本文基于目前常见的《高等代数》教科书的内容,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一)利用线性方程组理论线性方程组理论与矩阵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矩阵的概念就是在研究线性方程组时提出来的。在研究矩阵的秩的问题时、就可把它转化为线性方程组的问题来讨论。基本定理1:线性方程组ABX=0的解都是BX=0的解当且仅当秩(AB)=秩(B)

    1988年S1期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浅谈微分中值定理的教学

    李煜;

    <正> 微分中值定理是微分学的基本定理。数学分析教材通常以罗尔(Rolle)定理为基础,通过引进适当的满足罗尔定理的辅助函数,便能证得拉格朗日(lagrange)定理与柯西(Cauchy)定理。然而教学中学生总感到引进罗尔定理太突然,证明拉格朗日定理与柯西定理的辅助函数很难想到,不易掌握。为了克服上述困难,笔者在讲授微分中值定理时,采用下述处理方法,以供参考。一、引子如果函数y=f(x)在某点x可微,则在变量有一个微小改变△x时,引起的函数的改变量△y有一个与△x成正比的线性主部△y=f(x+△x)-f(x)=f′(x)△x+o(△x)。这

    1988年S1期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 不等式的若干证法

    林大利;

    <正> 我们知道,不等式的证明方法繁多,各种方法各显其能,一般来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初等方法,另一类是高等方法。下面浅谈数学分析中所诱导出关于不等式的若干证法。一、单调性:定理:区间I上的可导函数f(x),如果在I内部的x恒有f′(x)>O)(<O)则f(x)在I上是增(减)函数。例证明:当m>n时(m,n均为自然数)(1+n)m>(1+m)~n

    1988年S1期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n维空间开集可分解性问题的讨论

    黄仕光;

    <正> 江泽坚、吴智泉合编的《实变函数论》中给出一个关于开集分解的命题,原题是这样的:在n维空间中,任意一个开集G均可表成:(m有限或无穷),其中In~(i)=E[P:Cj~(i)<Xj≤dj(i), i一1,:,…,n〕且互不相交。本文将给出一种证明方法,并说明另一种推理证明中不易发现的问题,特别是,在原命题中说“m有限或无限”,本文将指出m事实上是不可能有限的。

    1988年S1期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确定电流表联接方式的简易方法

    郑毓通;

    <正> 大学“普物实验”课中用伏安法测电阻或测二极管的伏安曲线的实验中,为了减小系统误差,待实验中的电流表的接法是一个关键问题。一般实验课教材在这个问题上都是笼统的说:当测电阻比伏特表的内阻小得多,或者说待测电阻较小时,采用如图(1)所示的接法——电流表外接法;当待测电阻比安培表的内阻大得多,或者说待测电阻较大时,采用图(2)所示的接法-电流表内接法。上述两种方法都涉及到电表的内阻问题,但是只知道电表的内阻有时也很难确定电表的接法。如已知毫安表(500mA量程)的内阻为0.2Ω,伏特表3V档的内阻为1000Ω,假设有两

    1988年S1期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关于实验室中使用K_1Cr_2O_7与盐酸反应制备Cl_2(g)的讨论

    吴志挺;吴耀粦;

    <正>~~

    1988年S1期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Diels-Alder反应中的亲二烯体

    吴良群;

    <正> Diels-Alder反应是有机合成中最有用的反应之一。约在1928年,O.Diels(1876~1954)和K.Alder(1902~1958)于德国Kiel大学开始研究其机理。在Diels-Alder反应中,共轭二烯体与亲二烯体反应,形成一个具有六员氢化芳环的加合物:

    1988年S1期 104-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