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称:惠州学院学报
创办日期: 1981
主管部门: 惠州学院
主办单位: 惠州学院
刊期:双月刊
电话: 0752-2529551
Email: xb@hzu.edu.cn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553/z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5934

惠州学院学报微信公众号


  • 以生态示范村为载体 大力推进惠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刘源;

    生态示范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农村经济与环境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惠州市创建生态示范村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力推进生态示范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2007年01期 No.100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跨国三资企业融资需求与惠州市商业银行的营销策略

    范题;

    根据惠州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对惠州跨国三资企业的融资特点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合当地商业银行的实际,提出了满足跨国三资企业融资需求的方案和商业银行的营销策略,以期提高商业银行服务水平和营销技巧。

    2007年01期 No.100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从苏轼寓惠期间的书信看其寓惠心态

    林广华;

    苏轼贬惠两年又七个月。在这“蛮貊之邦”,他除了创作大量的诗文外,也留下了许多书信。这些书信反映了他当时“惶恐忧戚、小心谨慎又‘无往而不乐’”、“有思又无所思”的矛盾心态,是研究其寓惠心态及情感的重要资料。

    2007年01期 No.100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借景达理 兴味超然——苏轼《题西林壁》读解

    张连举;

    苏轼的《题西林壁》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其中融进了诗人深情的整体造象,机理情趣别有兴味,辞微意丰内蕴丰瞻,无论是劝谏之旨还是超脱之意或是顿悟之感,都别有深意。

    2007年01期 No.100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和谐的实现机制与启示

    宋一;

    整合、人文、创新是和谐的三个基本环节。整合是和谐机制的基础,人文是和谐机制的方向,创新是和谐机制的动力。从这三者的关系看,整合、人文、创新在比较中并存,又在互动中统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发挥好三者的作用:以整合为基础,奠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以人文为导向,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向;以创新为动力,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2007年01期 No.100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流量和潜力——基于引力模型的研究

    吴建新;

    将引力模型引入国际直接投资流量的研究,利用68个国家/地区的数据,从投资国特征因素和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关系特征因素研究决定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流量的因素,得到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流量的估算模型;利用潜力评估指数分析这些国家的对华直接投资水平和潜力,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启示。

    2007年01期 No.100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矛盾性分析与对策

    陈秋华;

    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背景出发,尝试分析我国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与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现状,针对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现实矛盾,分别从毕业生的价值观、高校的结构和办学模式以及改善农村就业环境等方面提出建议,积极探索高校毕业生就业新模式。

    2007年01期 No.100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审美与功利的纠葛——梁启超“文体革命”的文学之思

    肖向明;杨林夕;

    依据文学的本质理论,对近代文学的“文体革命”所涉及的内在矛盾、文学与启蒙的“吊诡”以及审美迷思,进行重新的美学检视和文学反思。其中,梁启超的“新文体”与“新小说”理论和实践所带来的对于近代“文体革命”的经验是具有典型的研究价值的。

    2007年01期 No.100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白放情小说中的“中国”想像

    颜敏;

    印尼华文作家白放情在他的爱情叙事中,通过频频出现的古典诗词、人名、以及强烈的道德感,重构了一个古老中国的幻象。这种想像试图为印尼华人重塑文化根源,但想像模式的形成却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压力影响。因此,它一方面加强了印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印尼华人文学文化发展的桎梏。

    2007年01期 No.100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精神的陷落与众生的狂欢——论余华在《兄弟》(下)中的困境

    黄健;

    余华在《兄弟》(下)中批判了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但矛盾的是,他对于大众欣赏趣味的重视使其不可能对当下的社会进行颠覆性的批判,这使他的小说失去了理性反思的深度。

    2007年01期 No.100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浅论曹禺笔下的王昭君形象

    谢圣婷;

    《王昭君》是曹禺先生晚年戏剧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剧作者不仅新翻了历代墨客骚人们笔下的积案,而且敢于改变长期潜藏于人们思想意识中的那种以汉族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塑造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形象,这对弘扬昭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2007年01期 No.100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意境的动态成像过程初探

    陈爱华;

    意境动态成像的研究在意境发生学中有着重要的位置,然而这是一个复杂而又少被涉及的领域。文章立足现象学,兼及符号学和接受美学理论,从意境的创造、意境的传达、意境的接受三个构成方面来探讨广义上意境的整个动态成像的过程,并认为动态成像即是意境的存在方式。

    2007年01期 No.100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试论训诂材料在汉语史研究中的价值

    张青松;

    训诂学和汉语史都是以历代流传下来的文献语言材料作为依据的。随文释义的注释材料、纂集类训诂专书和考证材料是研究汉语史的极其重要的材料。训诂材料在汉语词汇史研究中的价值最大,在汉语语音史和汉语语法史研究中的价值也不可估量。我们应该将汉语史研究和训诂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训诂材料在汉语史研究中的作用。

    2007年01期 No.100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2K]
  • “三美论”观照下的《再别康桥》两译本评析

    龙敏;

    以许渊冲的“三美论”为导向,对Mr.Ediard Connynkam和丁祖馨、拉菲尔的《再别康桥》两译本进行评析,旨在洞察不同的译者对原诗不同的解读,考察译者的翻译风格。

    2007年01期 No.100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从关联理论看旅游资料文化信息英译

    杨阳;

    结合旅游资料中文化信息英译的实例,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讨旅游资料英译的机理,提出其英译要充分考虑外国游客的认知环境和心理期待,尊重旅游资料的文本功能特征;译者有较大的自由度,不必对中文旅游资料亦步亦趋,可利用类比、转译和删减等手法,力求达到译本与语境间的最佳关联。

    2007年01期 No.100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西部民族自治区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

    罗慧;袁艳红;刘春丽;杨丽;

    民族自治区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当着服务并引领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一方面要顺应民族经济发展的趋势,为民族地区培养知识面广、能力强的“本土化”人才;另一方面要主动地进行科技创新,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争取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007年01期 No.100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浅探我国私立高校自主品牌战略

    余庆泽;

    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私立高等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也不例外。在中国,私立(民办)高校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开始复兴并发展。但其命运和战略前景,尚需探讨。我国私立(民办)高校的未来要从依附于公办高校的“盛名”和“支撑”而生存的现状中完全解脱出来,只有创建自主品牌,才能提高自身竞争力;民办高校只有实施自主品牌战略,才能促进其持续性发展。

    2007年01期 No.100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加强美育完善大学生素质

    蒋璐;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作用。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美育教育活动的,加强美育教育,完善大学生素质,健全大学生人格。

    2007年01期 No.100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探究性教学中的网络资源利用策略问题研究

    尤玉平;

    建构主义是探究性教学的认识论基础,而网络教学资源是探究性教学在信息时代的重要现实环境。因此,在网络资源环境下的探究性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已成为实现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方法变革的一个重要问题。

    2007年01期 No.100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阶段分析模型研究法浅论

    刘燕华;

    阶段分析模型研究法是由20世纪中后期美国的贝雷迪发展起来,该研究方法主要可以概括为著名的四大阶段:描述-解释-并置-比较,更合乎科学的原则,在方法论方面取得更严谨的架构。同时阶段分析模型研究法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其局限性。

    2007年01期 No.100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谈英语同、反义词教学中的“反教”现象

    邓燕平;

    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反教”现象,就是说,教师运用英语同义词或反义词教学法对学生的词汇学习有时会产生负效应,因为大多数同义词或反义词之间不但具有共性,同时又有许多区别。它们之间的共性增加两词之间的联想,而两者之间的区别又互相排斥和干扰,这就使学生容易产生词义的交叉联想,或者区别两词的难度增加了词汇学习的负担和难度。

    2007年01期 No.100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英语学习口语错误研究

    李雪顺;

    从指导英语教师进行有效的口语教学和学生进行更好的口语学习的角度出发,对外语学习者的口语转换错误进行识别和归类。调查对象是一年级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调查所用的资料库为基于调查对象对彩色照片的描述进行的录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母语的影响,以及逐字逐句的翻译导致转换错误。

    2007年01期 No.100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英语写作教学中 同伴作文修改效果的实证研究

    张双祥;

    通过对48名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同伴作文修改的实证研究,评价同伴作文修改对作文定稿的影响。具体研究大学生对同伴作文修改形式的认可情况(以更为熟悉的教师修改情况为参照)以及在同伴作文修改过程中,学生是如何针对作文内容、组织、词语、语法、以及技术失误等方面进行修改的。实证证明,同伴作文修改是英语作文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

    2007年01期 No.100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论听说课中的语感能力培养

    贺梦依;

    文章阐述了语感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即语感能力是言语能力的核心,并且对语感的界定和特征作了比较、分析,进而提出了英语听说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读结合、语言和言语相结合、在听说课中补充视频材料等语感能力的三种宏观措施。

    2007年01期 No.100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充分发挥高校校报效能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钟晖;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高校校报与创建和谐校园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要充分发挥校报的四大功能———舆论导向功能、参谋助手功能、提升素质功能、监督反馈功能,从而加强和谐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2007年01期 No.100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从产业角度看国产大片的发展

    姚志文;

    国产大片的发展对于中国电影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但近年来获得高票房的国产大片存在着诸多隐忧。国产大片未来的健康发展,有赖于成熟的、多样化的民族商业类型片的发展,符合现代大工业发展规律的电影制片体系的建立以及成功的后电影产业开发等。

    2007年01期 No.100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期刊品牌战略实施中编辑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和培养

    范琳;

    品牌战略是期刊持续发展的战略。期刊品牌战略的实施步骤包括:精心策划,孕育品牌;优化选题,创立品牌;精心加工,发展品牌;独特设计,推广品牌等。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编辑创造性思维贯穿于期刊品牌战略实施的全过程,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要注重培养编辑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007年01期 No.100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从客家音乐现状看加强客家音乐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李彦;

    客家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民系。其特征是有相对集中的聚居区域,共同的语言、文化。客家音乐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客家人的审美追求。作为音乐艺术它也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一个重要支系。由于客家人对客家文化的崇尚及客家族系较多聚居偏僻和交通不够便利的山区,故而使较多原生民间音乐得以保留。加强客家音乐研究就是对客家音乐的保护和发展,也是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和发展。

    2007年01期 No.100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