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称:惠州学院学报 创办日期: 1981 主管部门: 惠州学院 主办单位: 惠州学院 刊期:双月刊 电话: 0752-2529551 Email: xb@hzu.edu.cn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553/z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5934 惠州学院学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提出了一类由m个子系统和m个脉冲控制函数构成的新脉冲切换系统,利用Lyapunov函数法研究了此脉冲切换系统指数稳定性,得到了系统零解指数稳定的若干结果,并通过例子验证了所得结果的有效性。
本文给出了一种新颖而简单的单圈图Laplace谱半径的排序方法,由此得到了n阶单圈图Laplace谱半径的第一到第十三大值,并给出了相应的极图。
运用第二分解定理求解了双解析函数的Hasemann边界条件和Riemann边界条件的混合边值问题,给出了问题的可解条件和可解性定理。
采用有机溶剂法使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钴锂膜与铝箔溶解分离,直接回收单质铝箔,实验确定40℃,钴酸锂与溶剂NMP的配比为1.30 g∶l0 mL时溶解分离完全;在盐酸浓度为6.5 mo1.L-1,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50min的最优化浸出条件下,钴锂膜钴金属的浸出率可达90%以上;通过过程络合法从钴锂膜浸出液中回收钴β-Co(OH)2,最佳条件是温度35℃,NaOH浓度4 mol.L-1,氨水的浓度是1∶2。该工艺简化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回收处理流程,有效地回收了钴与铝。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炎利胆片中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采用Hyporsic.ODSC18色谱柱;甲醇-水(55:4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脱水穿心莲内酯线性范围为在0.0972—0.486μg,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6.7,含量为0.216/片。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该药生产的质量标准控制。
将超声波应用于微透析与CE-ICP-AES联用技术,自行设计了超声透析装置,并将该联用技术用于大鼠全血中Mg的形态分析。实验优化条件为:融熔毛细管120 cm×100μm(I.D.);缓冲溶液50 mmol.L-1Tris-HCl(pH7.4);电泳电压18 KV。在该条件下分析出镁以四种形态存在于大鼠血液透析液中,并通过标准Mg的迁移时间及加标后迁移时间对透析液中游离镁形态进行了表征,峰面积定量透析液中游离镁的含量为24.2 mg.L-1,RSD<5%,该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6.0%-103.6%。
蚕丝和蜘蛛丝的仿生纺丝研究现已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这一前沿课题,总结了蚕和蜘蛛的液晶纺丝特点,并详细介绍了丝蛋白的四个主要成丝机理:自组装理论,成纤理论,成核理论和胶束理论,对人工模拟仿蜘蛛丝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选用6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分别与花生油、玉米粉等混合配成2.0 g DW/100 mL的毒饵,测定了对红火蚁的室内毒杀效果。结果表明,马缨丹(Lantana camaraL.)、芒萁(Dicranopreris pedata(Houtt.)Nakaike)、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L.))与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Osb.)Merr.)四种乙醇提取物对红火蚁的毒杀作用好,效果迅速,其中马缨丹和蟛蜞菊乙醇提取物的毒杀作用最强。前4d对红火蚁的毒杀效果相近,第5d后马缨丹的毒杀作用远高于蟛蜞菊乙醇提取物,药后第8d校正死亡率达到100%。马缨丹乙醇提取物不同浓度对红火蚁毒杀作用,随着浓度的不断增大,红火蚁的死亡率逐渐降低;随着作用时间的增长,红火蚁死亡率逐渐上升,表明马缨丹乙醇提取物对红火蚁具有一定的触杀与较强的驱避作用。
2008年3-8月对栖息在惠州西湖景区内鹤屿、琵琶岛上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和白鹭(Eegrttagarzetta)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两个岛上的植被以榕树Ficus retusaLinn和乌桕Sapium sebife-rum(Linn.)为主。两岛共营巢497个,其中鹤屿上营巢388个,琵琶岛上营巢109个;平均密度分别为0.776个/m2、0.273个/m2,每棵树上平均巢数分别为14.37个、6.06个,最多达49个/棵。繁殖期3-7月,每窝产卵2-4枚,卵蓝绿色,孵化期为23-25天。白鹭雏鸟主要以小型鱼类和虾类为食,夜鹭雏鸟主要以鱼类和两栖类为食。此外,针对惠州西湖风景区的鹭类资源保护现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对惠州东江流域水源涵养林保护,林分改造的20种阔叶树种的早期生长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南洋楹生长速度最快,马占相思和大叶相思生长次之,樟树、木荷、枫香、红锥、青冈、麻楝、米老排、山乌桕、海南蒲桃、秋枫、乌桕、黎蒴、阴香、火力楠、深山含笑生长中等,大头茶和楝叶吴茱萸生长较慢。
文章阐述惠州沿海红树林的发展与现状,找出在恢复种植与保护过程中的主要存在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提出本区红树林湿地资源的恢复与保护的对策。
统计分析分析了1967-2006年惠州市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惠州市降水较多但年际变化较大,40年来全市年平均降雨量和雨日为1920.6 mm和148.5 d,北部山区降水明显多于中南部地区;降水的月和季节分布不均匀,易造成低温阴雨、洪涝、暴雨和干旱等灾害;年降雨量呈波动性变化无明显线性增减趋势,而年雨日除北部山区外中南部地区都呈显著减小趋势,近6 a与前33 a相比全市雨日平均减少了19.0 d,其中雨日的减少主要表现为小雨日的减少,今后降水时间分配趋向更不均匀,旱涝灾害更趋频繁。
运用文献综述法分析了口服中药补剂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为中药补剂更好地运用于运动训练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利用传输矩阵,计算了一维双折射型光子晶体的透射谱。得出了双折射型光子晶体的禁带同入射光的偏振关系;同时也计算了掺杂双折射型光子晶体的缺陷模结构。
对非平衡电桥的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进行研究,得到了实验结果和理论值一致的结果:对于灵敏度,当K=1时灵敏度最高,K越大或越小时灵敏度越低;对于非线性误差,则K越大非线性误差越小,K越小非线性误差越大,且非线性误差与输入电阻相对变化量成正比。在应用非平衡电桥进行测量时,若对灵敏度要求较高,而对非线性误差的要求不那么高的情况下,可取K=1;若要求非线性误差尽量小,而对灵敏度的要求不需要太高的情况下,可取K=10。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SPCE061A单片机、超声波测距、数字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实现的语音播报测距仪,可以对被检测的距离进行语音播报和数字显示。本文阐述了超声波发射电路、超声波接收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数字显示电路、音频放大电路和软件程序的设计。该测距仪的语音播报功能,使得测距装置的设计更加完善、更具人性化。
依据2007年7月最新发布的蓝牙2.1+EDR版本规范白皮书,文章介绍了当前的热门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蓝牙技术的新规范以及其比较旧版本增加的特性,并对其中的安全可靠的简化配对、嵌入式速率呼吸模式、安全模式4等关键技术和性能进行详细分析。最后文章总结了新规范的改进效果,还对今后蓝牙技术采用新规范的前景进行展望。
针对公共网络机房维护和管理中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利用Norton Ghost8.0并结合DHCP技术,实现网络多播克隆的方法和技巧。解决了机房管理人员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系统的难题,从而大大提高机房管理效率,同时减轻了机房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工作压力。
使用"几何画板"制作的数学动画,貌似繁多,难以归类;本文从选择对象及其构建的子对象、选择对象的所在运动路径及操作按钮种类而构成的三维角度出发,把数学动画分为6种类型,分别是:同步踪迹型、异步踪迹型、面展开型、直线移动型、定点转动型、参数控制型,每种类型都有设计的实例。
高校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高校体育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体育教学活动,而且还直接感染着每位大学生。高校体育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大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师生情感融合,相互信任,课堂气氛活跃,更好地完成高校体育教学任务。
采用查阅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多种方法,对健美操运动项目教与学双方个性气质类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健美操教学者气质类型以粘多混合型为主;健美操练习者气质类型以粘多混合型为主,其次分别为多血质和粘液质。建议选取粘多混合型及其多血质和粘液质气质类型的教练与学员以促进健身会所的发展。
通过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逻辑推理法,提出了高等体育专业创新型和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原则,为深化高等体育专业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依据。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对武汉市健身俱乐部女性健美操锻炼效果的调查与分析,旨在了解女性参与健身俱乐部健美操锻炼后在体型、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上产生的影响,并对健美操锻炼者在健美操课中能更好的去达到锻炼效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搞好健身俱乐部健美操项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及文献资料法,对河南省16所高校的学生与教师就有关武术课外锻炼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学生课外武术锻炼没有得到教师与学生应有的重视,课外武术锻炼没有形成学生的一种自觉健身行为。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改革公体武术课教学内容,加强课外武术锻炼指导,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营造一个知武、爱武、练武、比武的校园武术文化氛围的建议。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篮球教练员在比赛前、比赛中及比赛后的焦虑情绪进行研究,提出了针对篮球教练员控制焦虑的对策和方法。
扩招为高等师范院校带来了广阔的前景,同时也带来诸多的问题,如教育实习工作遇上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论述了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实习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部分学生对教育实习的目的和重要性认识不够,实习指导教师指导不到位,实习单位难寻。并针对与教育实习工作密切相关的三方主体学生、学校、实习学校分别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论证了高校学报在网络时代的生存战略。指出科学信息主要承载体的高校学报,利用和参与互联网络,不仅能实现其本身内涵的科学的无国界性、广泛传递性、宽广涵盖面、信息时效性等特点,而且可以构筑和完善自身在网络化下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