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称:惠州学院学报
创办日期: 1981
主管部门: 惠州学院
主办单位: 惠州学院
刊期:双月刊
电话: 0752-2529551
Email: xb@hzu.edu.cn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553/z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5934

惠州学院学报微信公众号


惠州研究

  • 惠州市大亚湾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余学军;

    惠州市大亚湾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一定基础,但也存在产业结构导致科技内生需求不足、科教资源和创新人才相对欠缺、核心技术缺乏、技术创新服务机构数量和专业能力欠缺、财政科技投入相对不足等问题。应积极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构建创新孵化体系,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实施创新人才引培工程,提升科创中介服务质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优化政府服务。

    2017年05期 v.37;No.164 1-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 植物在惠州民俗中的应用及其文化意义

    舒夏竺;周建芬;黄竞中;

    通过对植物在惠州日常生活习俗、岁时节庆、生命礼俗、信仰崇拜以及民间俗语中的应用研究,总结分析了植物在惠州民俗中应用的自然崇拜,进而探讨了惠州民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满足人们某种心理需求,鲜明的物化象征,极具保健功效等文化意义。

    2017年05期 v.37;No.164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9K]

政治·哲学

  •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信念培育

    陈满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念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信念培育的前提和基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念的内在原因是由其在高校课堂所承载的使命所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什么讲、讲什么、怎么讲。在高校的意识形态阵地上,要破解当代大学生群体思想信仰困境难题,应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培育他们兼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能力。

    2017年05期 v.37;No.164 11-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高校和谐德育实施路径探究

    黄吉群;

    教育是民族发展大计,德育是重中之重。当前高校、社会和家庭在实施德育过程中相互割裂,缺乏合作,德育工作难见成效。如何将德育诸要素统一起来,构建高校、社会和家庭诸渠道之间协同合作的和谐德育机制,是当下高等院校德育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促进高校和谐德育机制需要凝聚高校、社会和家庭等诸多力量之间协作互动,这是未来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是实施和谐德育的重要路径。如此,才能确保高校德育工作顺利、有序地展开,切实保障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效果。

    2017年05期 v.37;No.164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0K]
  •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伦理意蕴

    郑康洁;

    从伦理视角看,全面从严治党包含了深厚的伦理意蕴。中国传统德政伦理与马克思主义政党伦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伦理依据,对"恶"的摈弃与对"善"的追求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伦理诉求,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结合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伦理手段。

    2017年05期 v.37;No.164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 从《货殖列传序》理解公共政策系统

    黄文燕;

    《史记·货殖列传序》集中体现了司马迁的经济主张,也包含了一些有研究价值的政策思想。文章从政策系统的组成出发,通过对《货殖列传序》在政策主体的自利性、政策对象的顺从程度、政策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梳理分析,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政策系统,同时为优化公共政策系统提出建议。

    2017年05期 v.37;No.164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 应用伦理学的兴起与当代中国建筑伦理的建构

    姜汇泳;

    20世纪60年代以来,应用伦理学为现实生活在各个领域出现的重大道德悖论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有利话语权和有效对话平台,随着应用伦理学的快速发展,在社会各个方面形成了相对系统的分支领域。而当代中国建筑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点,需要成为应用伦理学研究的重点领域,这对中国建筑伦理的建构有重大现实意义。

    2017年05期 v.37;No.164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 以“生”的名义:孔子生死观的哲学探讨

    邝其立;

    通过对两个问题的探讨—"孔子如何解生死之忧"和"如何评论死亡事件",试图复原孔子的生死观:首先,不纠结于不可控之运命,并在求道的路上消解对一己之身的执着,君子得以从对死亡的忧惧中解脱出来。但求道不意味着轻生,相反,为了能"守死善道",身负天命的君子更应该懂得如何在乱世中自保。其次,由生释死的单向思路注定不会优先关注抽象的死亡本性,而是将死亡作为社会事件,更关注其社会效应。因而,死亡事件的道德内涵,便寄寓在对死者的盖棺论定中;其风化作用,便借由丧礼而发挥出来。

    2017年05期 v.37;No.164 32-3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7K]

文学·语言

  • 鲁迅小说创作中的“立人”文艺观构成论析

    王初薇;

    文章建立在当代历史语境下,用"立人"这一具有明确诉求的关键词统领鲁迅的文艺思想,力图搭建一个统一的文艺观体系,复原其发展本有的严整性,并选取代表性创作《呐喊》《彷徨》和"立人"文论话语两相对比,在论述过程中从文艺本质论、文艺动机论、文艺功能论三个角度进行切入,展示其创作实践的感性经验是如何体现、上升并建构为鲁迅的文艺理论概括的,以期提供另一种解读视野,使一些因袭用陈说致悬而未决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新的观照。

    2017年05期 v.37;No.164 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2K]
  • 蘧然梦觉矣——论洪昇《长生殿》之感伤情调

    姚瑶;

    清初洪昇的剧作《长生殿》,给予人们的审美效果是感伤的,感伤乃是《长生殿》的情感基调。《长生殿》中包含有人生幻灭的身世感伤,封建末世的历史感伤以及一种深层的、哲学的感伤,推究此种感伤情调的成因,则有个人与社会两个方面。

    2017年05期 v.37;No.164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0K]
  • 明、清泰山游记散文之比较

    谭威红;

    明清时期泰山旅游活动相当繁盛,明清文人在泰山留下大量活动痕迹的同时,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大量的诗文作品,而泰山游记散文就是其中较有特色的一类。通过比较分析明、清泰山游记散文创作特点上的差异,探讨明清两代文人心态的不同。

    2017年05期 v.37;No.164 49-5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 审视古无轻唇音和古无舌上音

    曹国安;

    钱大昕用以支撑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这两个观点的论据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其所论有两大逻辑问题:一是以偏概全,二是论据不一定指向观点。故这两个观点不可成为定论。汉字谐声系统、《广韵》反切上字系联结果等证明古有轻唇音、舌上音。

    2017年05期 v.37;No.164 53-5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3K]
  • 文化翻译视角下《感遇其二》和《感遇其七》的英译本研究

    梁淑英;

    《感遇其二》和《感遇其七》是张九龄《曲江集》中的名篇,著名的"孤清高鸟"和"江南丹橘"等文化意象皆出于此。运用文化翻译诗学的理论,分析这两篇的英译本在相关文化意象和文化意蕴的翻译策略及翻译影响,总结了张九龄《曲江集》的选篇翻译和对外传播的重要意义。

    2017年05期 v.37;No.164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 菲律宾学习者对汉语话题结构的习得研究

    胡丽娜;郑丽娜;常辉;

    汉语是话题突出语言,菲律宾语是话题不突出语言。根据句子可接受度判断测试,笔者考察了菲律宾学习者能否习得汉语话题特征,以及母语和汉语二语水平在汉语话题结构习得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菲律宾学习者对汉语话题结构的判断接近汉语母语使用者,能够习得汉语话题突出特性。另外,他们对移位类话题结构的习得先于基础生成类话题结构,对表时间和地点的话题结构、话题和主语是领属关系的话题结构,以及关于话题结构的习得比较早。最后,母语和二语水平在他们习得汉语话题结构时均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支持"接口假说"。

    2017年05期 v.37;No.164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4K]

传媒·历史

  • 地方院校新闻专业个人能力培养探究

    沈天舒;赵佳丽;

    新闻专业的学生很难到媒体工作已成为困扰我国当前新闻教育的一大难题。而作为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生源质量、实习平台等均不如名校的地方院校,新闻专业毕业的学生进传媒工作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在此背景下,地方院校只有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通过创新师资培训路径,拓宽学生实习平台,更新学生就业理念,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本领,才能真正提升新闻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017年05期 v.37;No.164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 高校学报的学术诚信现状及其建设途径

    姜学霞;

    学术诚信危机已成为高校学报发展的制约因素。通过高校学报的特殊社会功能和价值的深入讨论及认识,客观分析了地方高校学报学术诚信现状和原因,阐述了高校学报学术诚信建设的意义和建设途径,为学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2017年05期 v.37;No.164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联合国的态度及对十三国提案的拒绝

    辜丹莹;肖瑜;

    新中国在成立之初,更多地致力于国内政治与经济的建设,对于加入联合国一事并未过多考虑。相反,毛泽东认为暂缓加入联合国对于新中国推行其国内政策更为有利,一旦加入联合国,中国将不得不与美英接触,这将会束缚中国的行动。中国对联合国的态度影响了中国在朝鲜战争期间的外交决策。新中国对十三国提案的拒绝,从其原因看,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联合国的态度相关。

    2017年05期 v.37;No.164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2K]
  • 抗战时期陈策协助香港作战及率英军突围述评

    崔瀚鹏;

    1941年12月8日至25日,国民政府驻港代表陈策在香港协助英军抵抗日本侵略,25日香港沦陷,陈策率英军及随从官员70余人突围。香港抗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重要意义。陈策等人的事迹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注意,赢得西方国家特别是英国的高度赞许。

    2017年05期 v.37;No.164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高教研究

  • “卓越教师计划”视域下教师教育课程理念的三大转变

    欧小军;

    随着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不断推进,原有的教师教育课程理念已不适应卓越教师培养以及儿童发展的需要,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指引下,卓越教师培养所需要的教师教育课程理念必须实行三大转变:在"生本"理念的引领下,从"物本"向"人本"转变;在实践智慧的引领下,从"理论"向"实践"转变;在学习文化的引领下,从"职前"向"终身"转变。

    2017年05期 v.37;No.164 89-92+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0K]
  • 谈余映潮的板块式教学理论及实践措施

    崔绍怀;黄少镇;

    为突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提出了"板块式教学"理论。这一理论以已有的教学理论为基础,具有实用性、开放性、创新型、艺术性和科学性的特点,能够深化课文内容的学习,提高课堂对话的水平和培养教师的专业素质。在"板块式教学"实践中,余映潮依据课文内容、教学流程、学生活动等构建的板块,突出重点,讲究实效,简洁明了,给一线教师提供了简便易行的范例。

    2017年05期 v.37;No.164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 试论余映潮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堂教学为例

    陈妍;任强;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高效课堂教学的理念是:学生语文实践活动充分,课堂语文知识积累丰富。余映潮在教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歌时,学生反复诵读,丰富了语感;美文联读,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与厚度;读写结合,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达经验。整堂课以丰富充实的课堂积累,扎实有序的训练活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为听者呈现一场别出心裁、精巧优美的视听盛宴,充分体现了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

    2017年05期 v.37;No.164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 虚拟社会学习:实践和检验有效英语学习的途径

    陈正伦;

    英语国家的网络不再是单纯的资源集结,而是比较成熟的虚拟社会。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互联网超越时空的特点给中国英语学习带来了类本土的英语语言文化环境,能够实现外语学习相对于二语学习才具备的真实语境与社会互动。积极鼓励和帮助学习者进入虚拟真实的英语社会文化环境,激发学习者国际交流动机,帮助学习者通过社会活动开展自主的个性化学习,使之通过阅读、倾听、观察、模仿、体验、反思等学习行为有效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实现我国英语教育的跨文化交流学习目标。

    2017年05期 v.37;No.164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9K]
  • 职称评审权下放至高校:历史进程、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蒙有华;

    为适应市场经济"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治理背景,进一步理顺政府和高校的关系,推进政事分开,政府将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原则,将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给高校,充分发挥高校职称评审的主导作用。文章分析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的历史进程,对新时期职称评审权全面下放至高校后可能突显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2017年05期 v.37;No.164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 地方城市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与策略探析——以广东省肇庆市为例

    廖勇;王一;

    在调研分析肇庆市城乡幼儿园的发展规模、教师队伍建设、入园收费和整体办园水平的基础上,发现城区和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存在失衡现象。通过分析制约地方城市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因,认为应从明确政府责任,加强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推进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以及建立完善学前教育发展"弱势补偿"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乡学前教育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017年05期 v.37;No.164 115-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8K]
  • 新加坡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模式的特征及问题

    李睿;

    新加坡践行通识教育已有二十多载,其通识教育形成了较为特色的本土化模式。文章主要探讨新加坡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模式,提出新加坡大学主要有核心课程模式、分布必修+自由选修课程模式、跨学科课程模式三种类型的通识教育课程践行模式,并就这三种通识教育课程模式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以期为我国的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2017年05期 v.37;No.164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 基于CDIO教育模式下高职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

    林凤琴;

    高职高专与传统本科教育相比更加重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但在众多课程的教授过程中依然选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起到了阻碍作用。文章以CDIO教学模式为基础,结合该校两个班级进行实验验证。研究发现,在高职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应用CDIO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教学模式,值得在课堂上推广使用。

    2017年05期 v.37;No.164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 《惠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正>《惠州学院学报》是惠州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为文、理合刊,逢双月月末出版,其中第1、2、4、5期刊发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文章,第3、6期刊发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文章。社会科学领域涉及哲学、文学、语言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音乐、美术及图书情报等;自然科学则涵盖数学、物理学、信息科学、电子工程学、化学与化工、生命科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地理、服装、体育学等。设有东江文化研究、惠州研究、丰湖论法等特色栏目。本刊面向校内外学者广泛征稿,来

    2017年05期 v.37;No.164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