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编工作职责
1. 全面负责并指导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把握学报的办刊方向。
2. 全面负责学报编辑部的日常行政事务。
3. 不定期主持编委会全体会议,商讨学报发展计划。
4. 定期组织召开编委会会议、学报编辑部工作人员政治学习会议和编校业务学习会议,讨论学报办刊问题。
5. 制定学报的选题策划和发稿计划,并组织实施。
6. 负责学报稿件的终审工作,把好稿件编排质量关和校对质量关,签署终审意见。
7. 负责审批专家审稿费、编校费、编辑费、稿费等经费的发放。
8. 加强宣传和联络,扩大学报社会影响。
9.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编辑人员政治素质、编校业务素质,加强编辑职业道德教育和编辑培训。
二、执行编辑岗位职责
执行编辑以圆满完成一期刊物的编辑、出版和发行为整体目标,负责当期的编目、编辑、校对、印刷等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 负责当期稿件的中文目次的编排,专栏专题的整合;统审英文内容,筛选、校对英文要目,务使中文目次和英文要目的底稿规范、工整、一致。
- 负责当期稿件的编排加工、制图等技术处理工作,并负责统筹清样的分发、周转工作,以及校后页码的编排、转接、核准工作。
- 负责当期的校对、印刷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及时送取稿件和校样,做好与印刷厂的业务联系,确保印刷质量。
- 负责沟通编辑、编务和主编在当期稿件上的业务协调,确保当期刊物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如期按质完成。
- 完成编辑部的其他工作任务。
三、执行编辑工作流程
(一)策划、约稿和组稿
1. 策划特色栏目的稿件。“丰湖论法”“惠州研究”“东江文化”至少一年有2-3期(约6篇)刊发此类稿件。
2. 约稿。除了特色栏目进行约稿,一些有影响力的专家教授也可约稿。
3. 在线作者所投之稿。
(二)工作过程
1. 将各个责任编辑手中的稿件进行汇总(24-28篇)。
2. 将汇总的稿件(电子文档)统一发给英文编辑,英文老师对所有英文进行编辑和校对(参考文献、注释除外)。(10天左右)
3. 执行编辑依据论文内容拟订该期目录,并提交主编参考。
4. 英文老师反馈后,统一发到印刷厂进行排版(1-2周)。
5. 排版后的论文分发各个责任编辑,由责任编辑与作者联系进行第一次校对(一周)。
6. 将校对稿进行汇总,逐一对每篇论文的内容细节进行查校。诸如引文格式、表格的设置、参考文献的对应排序、字体字号、标点符号等问题进行规范,后发至印刷厂进行修改(3天)。
7. 第二次校对。针对论文大的方面而言,比如题目、大小标题、摘要、关键词、基金项目、作者简介、参考文献、注释等内容进行校对(若有问题,直接与作者进行沟通并修正)。另,将拟定的目录提交各个责任编辑征求意见,后提交主编(2-3天)。
8. 第三次校对。一是将所有纸质稿件提交英文编辑进行二次校对。二是确定该期目录和页码。三是将所有稿件重复一校和二校的内容(3-4天)。
9. 第四次校对。校对期刊所有内容,后提交主编签名签发(2天)。
10. 将该期所有稿件进行归档。
四、责任编辑岗位职责
1. 担任相应的专业责任编辑,对责编工作认真负责,高质高效地按时完成审稿、责编、校对等工作。
2.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认识,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努力提高刊物的学术思想水平。
3. 注重编辑业务学习,熟练掌握编辑操作技艺和期刊编辑规范,主动扩大知识积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4. 了解教学科研动态,掌握本专业学术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根据学报的宗旨和编辑方针,扩大稿源,争取优稿;做到专业学科选题组稿有计划,有特色,力求每期责编栏目中都有一篇重点文章。
5. 认真审读稿件,一般应在接稿后4周内提出具体审稿意见和处理办法,做到稿件取舍不唯名、不唯上、不唯情。
6. 做好拟用稿的加工修改,从政治性、科学性和文字性三方面编辑处理稿件,拾遗补缺,使文稿符合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
7. 按照学报编排规范,对决定采用的稿件作文字加工和技术处理。准确运用校对符号,消灭错字,补齐遗漏,纠正版式错误,严格执行三校加点校制度,保证期刊质量。
8. 全面负责所编辑的文章的校对工作,必要时可交叉校对,其中应及时将校后的清样送执行编辑安排页码、核对中英文目次。
9. 根据国内、外各大文摘及人大复印资料的要求,制作中、英文摘要,及时收集自己编发文章的社会反响,如获奖、复印、文摘及引用等。
10. 完成学校和编辑部交办的其它工作。
五、责任编辑工作流程
(一)筛稿阶段:进入系统筛选稿件
1. 初选
(1)通读稿件:衡量来稿是否符合内容质量要求,是否具有刊用价值;立论是否成立;逻辑是否严密;结构是否合理;体例是否妥帖、一致;行文是否通顺、规范。
(2)做出决定:质量、价值都符合要求且具备加工基础的通过初选;质量、价值有一项不符合要求的退稿。
2. 电联通过初选的作者
(1)确认作者是否存在一稿多投问题。
(2)确认作者是否接受稿件如获刊用的刊期问题。
(二)审稿阶段:执行三审制
1. 初审。通过初审的稿件,隐去作者信息后,由责任编辑送专家审阅。在此阶段完成专家审稿、编辑退修(退稿)、作者修回等工作。责任编辑在过程中审读,鉴别稿件是否可以采用、具备加工基础,做出采用、退修、退稿的决断,并对退修的稿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
2. 二审。作者完成所有修改后,责任编辑提交主编复审。依据复审意见,在此阶段完成稿件的编辑和加工等工作,包括稿件的润饰、优化,编辑规范等内容。
3. 三审。将编辑加工的校样稿反馈作者,后提交执行编辑。
(三)校稿阶段:执行“三校一读”制,包括初校、二校、三校和通读检查(必要时进行四校)
1. 初校。着重发现原稿中存在的各种错误,消灭一切排版上的错误,包括文字、数字、符号、标点、图表以及格式等错误,规范使用校对符号以红笔在校样稿上标示。
2. 二校、三校。着重核对上一校见红处是否修正。
3. 通读检查。最后一次全面审读,确认稿件经校对后已达到出版要求。
六、编务岗位职责
(一)办公室日常行政工作
1. 做好考勤记录,并向人事处上报考勤情况;
2. 部门公文经办人,负责办公室各类文书管理。(包括接收,拟写办理建议,报告领导,按照指示流转,照做,最后归档。)
3. 负责所有涉及财务的相关工作;
4. 管理学报书、报、刊等资料;
5. 负责办公用品的购买和发放;
6. 兼任资产管理员,负责固定资产的保管及档案的收集及保存。档案收集整理的主要范围是: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出版工作的文件;行业协会、学会关于出版工作的文件和其它出版物;校党委、行政的重要文件和报告;学报编辑部制定的规划、总结、编委会纪要、部务会纪要记录;出版许可证、登记表和年检记录;作者原稿、审稿单、学报样品定期移交至校档案室。
7. 兼任安全管理员,负责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
8. 负责勤工助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9. 学报工作邮箱的管理工作。
(二)编务工作
1. 稿件管理工作
(1)稿件一经录用,及时与作者联系,做好录用通知的发放工作;
(2)收集、整理刊用稿的原稿、审稿意见单,按要求保存归档;
(3)做好每期稿件的审稿费用、约稿费用、国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论文引用奖励的统计和发放等相关工作;
(4)回复作者和读者的来信、来电、来访。
2. 采编平台管理工作
及时更新学报网页,做好学报投稿系统和专家审稿库的日常维护及更新;如遇技术问题,负责及时对接知网系统工作人员。
及时更新期刊交流数据库,并在出刊后及时寄送样刊。
(1)负责省新闻出版局对学报的年检工作;
(2)负责每年期刊条形码的申请工作;
(3)负责学报主编及编辑的业务培训的跟进工作;
(4)负责各期刊协会的联络工作。
(三)完成主编安排的其他编辑部相关事务